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

韦勒克文学理论的“结构”概念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1页
    一、研究价值第7-8页
    二、研究现状概述第8-9页
    三、基本内容与研究目标第9-11页
第1章 韦勒克文学理论的学殖渊源第11-27页
    1.1 结构主义语言学第11-16页
        1.1.1 索绪尔第11-12页
        1.1.2 俄国形式主义第12-14页
        1.1.3 布拉格语言学派第14-16页
    1.2 英美新批评第16-20页
        1.2.1 艾略特第17-18页
        1.2.2 理查兹第18页
        1.2.3 兰色姆第18-19页
        1.2.4 维姆萨特、比尔兹莱第19-20页
    1.3 现象学哲学与文论第20-27页
        1.3.1 现象学概述第21-22页
        1.3.2 英格尔登第22-27页
第2章 结构本体论第27-37页
    2.1 基础: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第27-29页
    2.2 本体:一种“多层次的语言符号结构”第29-31页
    2.3 “符号结构”的基本特征第31-37页
        2.3.1 审美性第31-32页
        2.3.2 虚构性第32-34页
        2.3.3 想象性第34-37页
第3章 结构层次论第37-53页
    3.1 文学作品“结构”的两种研究方式第37-40页
        3.1.1 “内容、形式”说第37-39页
        3.1.2 结构层次说第39-40页
    3.2 “材料、结构”说第40-42页
    3.3 文学作品“结构”的四个层面第42-53页
        3.3.1 声音层面第43-45页
        3.3.2 意义单元第45-47页
        3.3.3 世界层面第47-50页
        3.3.4 形而上性质的层面第50-53页
第4章 “结构”的延伸与超越第53-61页
    4.1 后现代主义文论对“结构”的挑战第53-57页
        4.1.1 解构主义文论第54页
        4.1.2 阐释学文论第54-55页
        4.1.3 接受理论第55-57页
    4.2 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在我国理论界的话语变异第57-61页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镁合金医用材料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下一篇:罗兰·巴特身体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