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C的串联储能锂电池组均衡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均衡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均衡拓扑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1.3.1 被动均衡技术 | 第13-14页 |
| 1.3.2 主动均衡技术 | 第14-19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串联锂电池组不一致性问题分析 | 第21-28页 |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 2.2 不一致性的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 | 第22-24页 |
| 2.2.1 生产工艺引起的不一致性 | 第22页 |
| 2.2.2 使用过程中引起的不一致性 | 第22-24页 |
| 2.2.3 消除不一致性的方法 | 第24页 |
| 2.3 磷酸铁锂电池的特性参数 | 第24-26页 |
| 2.4 均衡变量的选择 | 第26-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基于ELM的锂电池SOC建模 | 第28-38页 |
| 3.1 引言 | 第28页 |
| 3.2 SOC估算方法分析 | 第28-30页 |
| 3.2.1 安时积分法 | 第29页 |
| 3.2.2 开路电压法 | 第29页 |
| 3.2.3 电池内阻法 | 第29-30页 |
| 3.2.4 卡尔曼滤波法 | 第30页 |
| 3.3 极限学习机神经网络算法 | 第30-33页 |
| 3.4 基于ELM的SOC估算实验 | 第33-37页 |
| 3.4.1 SOC估算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 3.4.2 基于ELM的建模流程 | 第34-35页 |
| 3.4.3 仿真实验以及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双向主动均衡控制系统设计 | 第38-48页 |
| 4.1 引言 | 第38页 |
| 4.2 以SOC为均衡变量的判定方法 | 第38-39页 |
| 4.3 双向主动均衡控制策略分析 | 第39-41页 |
| 4.4 均衡电路能量效率分析 | 第41-42页 |
| 4.5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 4.5.1 充电状态的仿真实验 | 第43-46页 |
| 4.5.2 静置状态的仿真实验 | 第46-47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均衡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48-57页 |
| 5.1 引言 | 第48-49页 |
| 5.2 均衡电路板硬件设计 | 第49-53页 |
| 5.2.1 均衡电路设计 | 第49-50页 |
| 5.2.2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0-51页 |
| 5.2.3 均衡电路调试 | 第51-53页 |
| 5.3 均衡辅助电源设计 | 第53-5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 6.1 论文总结 | 第57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