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准一维纳米结构热输运、电子输运以及热电转换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热量与三个重要研究方向第14-15页
    1.2 声子学和声子器件第15-21页
    1.3 热电转换机制第21-26页
        1.3.1 温差热电效应(Thermoelectricity)第21-22页
        1.3.2 变温热电效应(Pyroelectricity)第22-23页
        1.3.3 热压电效应第23-26页
    1.4 电声相互作用第26-28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理论方法第30-55页
    2.1 分子动力学第30-40页
        2.1.1 概述第30-31页
        2.1.2 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第31-32页
        2.1.3 原子的坐标和速度随时间的更新算法第32-34页
        2.1.4 系综和控温方法第34-39页
        2.1.5 计算热导率第39-40页
    2.2 晶格动力学第40-44页
    2.3 有限元方法计算压电效应第44-45页
    2.4 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研究量子输运第45-49页
        2.4.1 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结合晶格动力学研究声子输运第45-47页
        2.4.2 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电子输运第47-49页
    2.5 研究电声相互作用的两种方法第49-53页
        2.5.1 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结合最低阶展开(LOE)法第49-52页
        2.5.2 分子动力学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第52-53页
    2.6 软件介绍第53-55页
        2.6.1 LAMMPS第53-54页
        2.6.2 GULP第54页
        2.6.3 Atomistix ToolKit第54页
        2.6.4 COMSOL MULTIPHYSICS第54-55页
第3章 基于核壳纳米线设计的纳米热缆第55-62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模型和方法第56-57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57-60页
    3.4 结论第60-62页
第4章 一种重要的热整流机制——驻波第62-70页
    4.1 引言第62-63页
    4.2 模型和方法第63-64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64-68页
    4.4 结论第68-70页
第5章 非对称热整流器中的驻波和共振第70-78页
    5.1 引言第70-71页
    5.2 模型和方法第71-72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72-77页
        5.3.1 阶梯型InAs纳米线中的驻波和共振第72-75页
        5.3.2 非对称Si纳米线中的驻波和共振第75-76页
        5.3.3 进一步讨论第76-77页
    5.4 结论第77-78页
第6章 基于压电纳米线的新型热电转换机制第78-84页
    6.1 引言第78-79页
    6.2 模型和方法第79-8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0-83页
    6.4 绪论第83-84页
第7章 晶格振动对Zigzag型石墨烯纳米带中电子和自旋输运的影响第84-91页
    7.1 引言第84-85页
    7.2 模型和方法第85-86页
    7.3 结果和讨论第86-90页
    7.4 结论第90-91页
结论和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1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2-113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聚合物界面的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二维纳米层状材料WS2的制备及光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