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研究--以东阳市马宅镇乡村旅游精品线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社会背景第10-11页
        1.1.2 理论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页
    1.4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页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18页
    1.7 论文框架第18-19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乡土建筑元素基础理论研究第19-2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乡土第19页
        2.1.2 乡土建筑第19-20页
        2.1.3 乡村景观第20页
    2.2 乡土建筑元素基础理论研究第20-23页
        2.2.1 乡土建筑元素的概念第20-21页
        2.2.2 乡土建筑元素与乡土建筑的关系第21页
        2.2.3 乡土建筑元素的分类第21页
        2.2.4 乡土建筑元素的特征第21-22页
        2.2.5 乡土建筑元素的价值第22-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5页
3 国内外乡村景观相关案例研究第25-33页
    3.1 富阳文村第25-27页
        3.1.1 项目概况第25-26页
        3.1.2 乡土建筑元素表达应用的借鉴经验第26-27页
    3.2 金山廊下生态园第27-28页
        3.2.1 项目概况第27页
        3.2.2 乡土建筑元素表达应用的借鉴经验第27-28页
    3.3 无锡田园东方蜜桃村第28-30页
        3.3.1 项目概况第28-29页
        3.3.2 乡土建筑元素表达应用的借鉴经验第29-30页
    3.4 日本白川乡合掌村第30-31页
        3.4.1 项目概况第30-31页
        3.4.2 乡土建筑元素表达应用的借鉴经验第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4 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手法研究第33-49页
    4.1 乡土建筑材料在乡村景观中的表达手法第33-36页
        4.1.1 乡土建筑材料的特点第33页
        4.1.2 乡土建筑材料延续传统第33-35页
        4.1.3 乡土建筑材料演绎现代形式第35-36页
    4.2 乡土建筑形式在乡村景观中的表达手法第36-40页
        4.2.1 乡土建筑形式的特点第36-37页
        4.2.2 乡土建筑形式的直接继承第37-39页
        4.2.3 乡土建筑形式的局部借用和创新第39-40页
    4.3 乡土建筑色彩在乡村景观中的表达手法第40-42页
        4.3.1 乡土建筑色彩的特点第40-41页
        4.3.2 乡土建筑色彩意向传承-乡村界面色彩规划第41-42页
    4.4 乡土装饰艺术在乡村景观中的表达手法第42-45页
        4.4.1 乡土装饰艺术的特点第42-43页
        4.4.2 民俗和传统装饰的继承第43-44页
        4.4.3 新材料成为载体,装饰立体化第44页
        4.4.4 题材与纹样的发展与创新第44-45页
    4.5 其他类型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中的表达手法第45-47页
        4.5.1 文化教育类乡土建筑元素进行保护和修复第45-46页
        4.5.2 交通类乡土建筑元素的重新利用和增建第46页
        4.5.3 生活类乡土建筑元素的场景和氛围营造第46页
        4.5.4 生产类乡土建筑元素的利用第46-47页
    4.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5 实践案例-东阳市马宅镇乡村旅游精品线规划设计第49-69页
    5.1 项目背景第49-50页
        5.1.1 总体区位分析第49-50页
        5.1.2 项目背景第50页
    5.2 乡土建筑元素在宏观层面的应用第50-54页
        5.2.1 总体规划思路第50-51页
        5.2.2 规划策略第51-52页
        5.2.3 规划结构第52-53页
        5.2.4 乡村界面色彩规划第53-54页
    5.3 乡土建筑元素在微观层面的应用第54-61页
        5.3.1 村落入口标志景观第54-57页
        5.3.2 重要景观节点第57-59页
        5.3.3 花坛改造第59页
        5.3.4 公交站台及标志标识第59-60页
        5.3.5 建筑立面改造第60页
        5.3.6 围墙立面改造第60-61页
    5.4 基于SD法的马宅镇乡村旅游精品线设计后评价第61-68页
        5.4.1 SD量表和问卷的制定第61-62页
        5.4.2 调查对象第62页
        5.4.3 马宅镇乡村旅游精品线乡土性吸引力评价第62-65页
        5.4.4 马宅镇乡村旅游精品线使用功能评价第65-67页
        5.4.5 马宅镇乡村旅游精品线的完善建议第67-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6.1 结论第69页
    6.2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69-70页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70页
    6.4 未来展望与研究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A 图表索引第74-77页
附录B 基于SD法的马宅镇乡村旅游精品线乡土性吸引力调查问卷第77-79页
附录C 马宅镇乡村旅游精品线使用功能评价问卷调查第79-80页
个人简介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3-RPS并联机构平台的灭火喷枪设计
下一篇:浙江特色小镇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