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双边贸易结构研究--基于技术附加值的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1.5.1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1.1 绝对优势理论 | 第16页 |
2.1.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2.1.3 资源禀赋理论 | 第17页 |
2.1.4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7页 |
2.2 关于中澳贸易的研究 | 第17-19页 |
2.3 关于技术附加值的研究 | 第19-21页 |
2.4 关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 | 第21-22页 |
2.5 文献述评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技术附加值测算 | 第23-29页 |
3.1 技术附加值测算方法及比较 | 第23-27页 |
3.1.1 技术附加值测算方法介绍 | 第23-26页 |
3.1.2 主要技术附加值测算方法的比较 | 第26-27页 |
3.2 根据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分类 | 第27-28页 |
3.2.1 产品分类方法 | 第27页 |
3.2.2 基于产品技术附加值的分类 | 第27-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中澳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 第29-44页 |
4.1 中国贸易现状 | 第29-31页 |
4.2 澳大利亚贸易现状 | 第31-33页 |
4.3 中澳贸易概况 | 第33-43页 |
4.3.1 中澳贸易简述 | 第33-34页 |
4.3.2 中澳自贸区 | 第34-35页 |
4.3.3 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分析 | 第35-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潜力分析 | 第44-56页 |
5.1 引力模型的发展 | 第44页 |
5.2 引力模型的建立 | 第44-48页 |
5.2.1 引力模型的构建与变量的选取 | 第44-46页 |
5.2.2 模型的形式与符号说明 | 第46-47页 |
5.2.3 样本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47-48页 |
5.3 变量的检验 | 第48-49页 |
5.4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5.5 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潜力测算 | 第53-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改善中澳双边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6.1 充分利用FTA优势 | 第56页 |
6.2 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 第56-57页 |
6.3 拓展优势互补商品 | 第57页 |
6.4 加深人文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件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