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戏场建筑形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选题的来源与背景 | 第15-16页 |
1.1.1 选题的来源 | 第15页 |
1.1.2 选题的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6-17页 |
1.2.1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1.2.2 范围界定 | 第17页 |
1.2.3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3.1 关于中国传统戏场建筑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2 关于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1 文献阅读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 第21页 |
1.5.2 归纳分析与图示语言相结合 | 第21页 |
1.5.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21-22页 |
1.6 论文框架图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研究 | 第23-32页 |
2.1 戏曲、戏台与戏场建筑 | 第23-24页 |
2.1.1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特征 | 第23-24页 |
2.1.2 戏台与戏场建筑 | 第24页 |
2.2 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2.3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的类型划分 | 第25-27页 |
2.3.1 宗祠戏场 | 第25页 |
2.3.2 公共戏场 | 第25-26页 |
2.3.3 神庙戏场 | 第26页 |
2.3.4 宅园戏场 | 第26-27页 |
2.4 明清时期徽州戏场建筑分布情况及现状调研 | 第27-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的规划布局与空间形态设计 | 第32-56页 |
3.1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的规划选址 | 第32-34页 |
3.1.1 负阴抱阳 | 第32页 |
3.1.2 村落水口 | 第32-33页 |
3.1.3 八卦核心 | 第33-34页 |
3.2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的布局特点 | 第34-35页 |
3.2.1 朝向规律,等级分明 | 第34页 |
3.2.2 依附仪门,中轴对称 | 第34-35页 |
3.3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的平面形制 | 第35-40页 |
3.3.1 广场式戏场的平面形制 | 第35-36页 |
3.3.2 庭院式戏场的平面形制 | 第36-40页 |
3.4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 | 第40-55页 |
3.4.1 引导空间——祠前广场 | 第40-43页 |
3.4.2 入口空间—— 仪门 | 第43-46页 |
3.4.3 表演空间——戏台 | 第46-49页 |
3.4.4 观戏空间——前天井及廊庑 | 第49-51页 |
3.4.5 仪式活动空间——享堂 | 第51-53页 |
3.4.6 祭祀空间——后天井院与寝楼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的结构形式与构造特点 | 第56-77页 |
4.1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结构形式的基本特征 | 第56-59页 |
4.1.1 以“穿斗式”为本体的建构逻辑 | 第56-57页 |
4.1.2 以“梁枋不分”为表象的构件处理 | 第57-59页 |
4.1.3 以“移柱”与“减柱”为手段的适应策略 | 第59页 |
4.2 构架体系的具体做法 | 第59-64页 |
4.2.1 正贴构架的做法 | 第59-61页 |
4.2.2 边贴构架的做法 | 第61-62页 |
4.2.3 庑廊构架的做法 | 第62-64页 |
4.3 支撑体系及节点构造 | 第64-72页 |
4.3.1 台基 | 第64-68页 |
4.3.2 柱与柱础 | 第68-70页 |
4.3.3 梁枋 | 第70-72页 |
4.3.4 斜撑与雀替 | 第72页 |
4.4 屋面体系与构造特征 | 第72-76页 |
4.4.1 屋顶形式 | 第72-74页 |
4.4.2 挑檐构造方式 | 第74-75页 |
4.4.3 屋面举折 | 第75-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的装饰特征 | 第77-95页 |
5.1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装饰的总体特征 | 第77-83页 |
5.1.1 内敛质朴的装饰色彩 | 第77-78页 |
5.1.2 广泛多样的装饰题材 | 第78-81页 |
5.1.3 夸张变形的装饰技法 | 第81-82页 |
5.1.4 热烈繁密的装饰性格 | 第82-83页 |
5.2 明清徽州戏场建筑中的装饰性构造 | 第83-90页 |
5.2.1 藻井 | 第83-86页 |
5.2.2 轩棚 | 第86-88页 |
5.2.3 屏风与门扇 | 第88-89页 |
5.2.4 挂落 | 第89页 |
5.2.5 栏板 | 第89-90页 |
5.3 典型装饰性构造的声学作用初探 | 第90-94页 |
5.3.1 顶棚形式 | 第90-92页 |
5.3.2 八字壁与观戏楼 | 第92-9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