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3.3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4-23页 |
2.1 城镇化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2 环境经济理论综述 | 第15-16页 |
2.3 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 | 第16-19页 |
2.3.1 快速城镇化带来大气污染 | 第16-17页 |
2.3.2 快速城镇化加剧了水污染 | 第17页 |
2.3.3 乡镇企业及城市工业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 第17-18页 |
2.3.4 人口迅速集聚产生的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 | 第18页 |
2.3.5 掠夺式开发导致自然资源被大量低效消耗 | 第18-19页 |
2.4 城镇化带来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 第19-20页 |
2.4.1 城镇环境污染的原因 | 第19页 |
2.4.2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 第19-20页 |
2.5 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及经验 | 第20-21页 |
2.5.1 国外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治理经验 | 第20页 |
2.5.2 国内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的方案对策研究 | 第20-21页 |
2.6 研究评述 | 第21-23页 |
3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3.1 早期理论 | 第23页 |
3.1.1 静态经济理论 | 第23页 |
3.1.2 零增长理论 | 第23页 |
3.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3.2.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第24-25页 |
3.2.3 二元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3.3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陕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4.1 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4.1.1 城镇化率快速增长 | 第28页 |
4.1.2 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 | 第28-29页 |
4.1.3 土地城镇化进程过快 | 第29页 |
4.1.4 空间城镇化布局不合理 | 第29-30页 |
4.1.5 城镇化的推进使得经济快速发展 | 第30页 |
4.2 陕西省生态环境现状 | 第30-34页 |
4.2.1 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 第31页 |
4.2.2 工业SO_2污染严重 | 第31-32页 |
4.2.3 烟(粉)排放量仍不容乐观 | 第32页 |
4.2.4 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逐年增加 | 第32-34页 |
5 陕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实证研究 | 第34-53页 |
5.1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34-52页 |
5.1.1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路径分析 | 第34-35页 |
5.1.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38页 |
5.1.3 主成分分析 | 第38-48页 |
5.1.4 模型构建 | 第48-52页 |
5.2 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5.2.1 生态环境恶化降低城镇化质量 | 第52页 |
5.2.2 生态环境恶化延缓城镇化进程 | 第52-53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4-55页 |
6.2.1 合理调整城镇人口结构,逐步优化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54页 |
6.2.2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新支柱产业 | 第54页 |
6.2.3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间收入差距 | 第54-55页 |
6.2.4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 第55页 |
6.2.5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各项要求 | 第55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