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多信息的图像显著性检测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自底向上的方式 | 第14-15页 |
1.2.2 自顶向下的方式 | 第15-16页 |
1.3 显著性检测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3.1 颜色特征 | 第16页 |
1.3.2 文理特征 | 第16-17页 |
1.3.3 亮度特征 | 第17页 |
1.3.4 空间关系 | 第17页 |
1.3.5 其他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1.4 基准数据集和评价标准 | 第18-21页 |
1.4.1 基准数据集 | 第18-19页 |
1.4.2 评价标准 | 第19-21页 |
1.5 主要工作与各章节安排 | 第21-24页 |
第2章 典型显著性检测方法概述 | 第24-44页 |
2.1 基于频域的方法 | 第24-32页 |
2.2.1 IT方法 | 第24-27页 |
2.2.2 GB方法 | 第27-28页 |
2.2.3 SR方法 | 第28-30页 |
2.2.4 FT方法 | 第30-32页 |
2.2 基于空间域的方法 | 第32-42页 |
2.2.1 MZ方法 | 第32-35页 |
2.2.2 LC方法 | 第35-36页 |
2.2.3 AC方法 | 第36-37页 |
2.2.4 CA方法 | 第37-39页 |
2.2.5 HC方法 | 第39-41页 |
2.2.6 RC方法 | 第41-4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对比度与空间位置关系驱动的显著性检测 | 第44-56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相关工作 | 第44-45页 |
3.3 显著性度量 | 第45-50页 |
3.3.1 显著目标的确定 | 第45-47页 |
3.3.2 目标区域的显著性度量 | 第47-49页 |
3.3.3 算法流程 | 第49-50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3.4.1 参数设置 | 第50页 |
3.4.2 视觉比较 | 第50-51页 |
3.4.3 客观比较 | 第51-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基于冗余性和对比度的图像显著性检测 | 第56-66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相关工作 | 第56-58页 |
4.3 显著性度量 | 第58-61页 |
4.3.1 图像信息冗余性 | 第58-59页 |
4.3.2 区域显著性度量 | 第59-61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4.4.1 准确率和召回率 | 第61-64页 |
4.4.2 平均绝对误差 | 第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66-68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66-67页 |
5.2 下一步工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目录 | 第78-80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