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1 高层住宅发展迅速 | 第10-11页 |
1.1.2 高层居住区环境的多样化需求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1 提升高层居住区环境品质 | 第12页 |
1.2.2 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 第12-13页 |
1.2.3 适应高层居住区市场需求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高层居住区 | 第16-17页 |
1.4.2 环境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高层住区环境特征研究 | 第21-35页 |
2.1 高层居住区的“硬”环境 | 第21-25页 |
2.1.1 自然环境 | 第21-22页 |
2.1.2 城市面貌 | 第22-23页 |
2.1.3 物质构成 | 第23-25页 |
2.2 高层居住区的“软”环境 | 第25-29页 |
2.2.1 住区微气候 | 第25-26页 |
2.2.2 人文环境 | 第26-28页 |
2.2.3 人口结构 | 第28-29页 |
2.3 高层居住区环境中人的心理特征 | 第29-31页 |
2.3.1 舒适感 | 第29-30页 |
2.3.2 归属感 | 第30-31页 |
2.4 时间维度上的外部环境演变 | 第31-35页 |
2.4.1 物质环境的“新陈代谢” | 第31-32页 |
2.4.2 人文环境的“潜移默化” | 第32-33页 |
2.4.3 个体需求的“因时而异” | 第33-35页 |
3 相关案例研究及设计手法归纳 | 第35-54页 |
3.1 适应“硬”环境的案例 | 第35-40页 |
3.1.1 自然环境的融合 | 第35-37页 |
3.1.2 城市风貌的延续 | 第37-40页 |
3.2 适应“软”环境的案例 | 第40-44页 |
3.2.1 住区微气候的注重 | 第40-42页 |
3.2.2 人文特色的传承 | 第42-44页 |
3.3 适应人心理特征的案例 | 第44-51页 |
3.3.1 注重舒适感与归属感 | 第44-47页 |
3.3.2 注重社会交往空间 | 第47-51页 |
3.4 案例总结及手法归纳 | 第51-54页 |
4 高层居住区环境适应性设计策略 | 第54-58页 |
4.1 适应性设计原则 | 第54-55页 |
4.1.1 和谐统一 | 第54页 |
4.1.2 生态友好 | 第54-55页 |
4.1.3 经济适用 | 第55页 |
4.1.4 可持续 | 第55页 |
4.2 适应性设计方法 | 第55-58页 |
4.2.1 融合自然 | 第55-56页 |
4.2.2 文脉传承 | 第56页 |
4.2.3 人性关怀 | 第56页 |
4.2.4 时间维度的设计 | 第56-58页 |
5 设计实践——大连东方圣克拉高层居住区设计 | 第58-75页 |
5.1 项目区位及设计分析 | 第58-60页 |
5.1.1 项目区位 | 第58-59页 |
5.1.2 设计分析 | 第59-60页 |
5.2 适应环境的方案设计 | 第60-74页 |
5.2.1 顺应自然的规划设计 | 第60-65页 |
5.2.2 传承文脉的建筑立面设计 | 第65-67页 |
5.2.3 山水交融的环境设计 | 第67-70页 |
5.2.4 人性化细节设计 | 第70-74页 |
5.3 设计之不足 | 第74页 |
5.3.1 规划设计 | 第74页 |
5.3.2 建筑设计 | 第74页 |
5.4 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A 大连亿达软件园苗岭项目——东方圣克拉景观方案设计文本 | 第80-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