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4页 |
1.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合作的涌现 | 第9-13页 |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IPD博弈与演化博弈 | 第14-17页 |
1.2.1 IPD博弈 | 第14-15页 |
1.2.2 进化算法与演化IPD博弈 | 第15-17页 |
1.3 IPD合作问题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1.3.1 Axelrod的开创性工作 | 第17-19页 |
1.3.2 基于IPD博弈的合作演化研究 | 第19-22页 |
1.3.3 基于行为实验的风险与合作研究 | 第22-24页 |
1.4 本文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考虑收益流风险的两方IPD博弈 | 第26-54页 |
2.1 IPD中的风险定义 | 第26-27页 |
2.2 考虑风险的IPD策略学习 | 第27-32页 |
2.2.1 策略编码 | 第28-29页 |
2.2.2 基于q-NNR的协同进化算法(TNCL) | 第29-32页 |
2.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32-51页 |
2.3.1 实验设计 | 第32-34页 |
2.3.2 实验 1:算法TNCL与TCCL的性能比较 | 第34-37页 |
2.3.3 实验 2:风险对IPD合作行为的影响 | 第37-44页 |
2.3.4 实验 3:噪声干扰对IPD合作行为的影响 | 第44-51页 |
2.4 结果讨论与启示 | 第51-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基于动态风险的多agents演化IPD博弈 | 第54-75页 |
3.1 相关研究 | 第54-55页 |
3.2 演化模型 | 第55-61页 |
3.2.1 博弈关系 | 第56页 |
3.2.2 基于收益的风险态度调整 | 第56-58页 |
3.2.3 基于效用的博弈策略调整 | 第58-59页 |
3.2.4 演化实验设计 | 第59-61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74页 |
3.3.1 两个基准实验(E0与E1) | 第62-64页 |
3.3.2 以历史收益为目标收益的风险态度调整(E2) | 第64-68页 |
3.3.3 目标收益含有社会比较因素的风险态度调整(E3) | 第68-72页 |
3.3.4 考虑“Losses Loom Larger than Gains”原则(E4) | 第72-73页 |
3.3.5 结果讨论与启示 | 第73-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局部博弈、差异化博弈与合作 | 第75-105页 |
4.1 相关研究 | 第76-79页 |
4.1.1 局部博弈(Local Interaction, LI) | 第76-77页 |
4.1.2 差异化博弈(Discriminative Interaction, DI) | 第77-79页 |
4.2 演化模型 | 第79-82页 |
4.2.1 基于博弈网络的局部博弈模型(LI) | 第79-80页 |
4.2.2 差异化博弈模型(DI) | 第80-81页 |
4.2.3 不确定收益 | 第81-82页 |
4.3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 | 第82-100页 |
4.3.1 实验设计 | 第82-83页 |
4.3.2 实验 1:LI模型中的全局合作与局部合作 | 第83-90页 |
4.3.3 实验 2:DI模型中的全局合作与局部合作 | 第90-94页 |
4.3.4 实验 3:不确定收益对博弈合作的影响 | 第94-100页 |
4.4 结果讨论与启示 | 第100-103页 |
4.4.1 实验结果总结 | 第100-101页 |
4.4.2 结果启示 | 第101-10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8页 |
5.1 全文内容与创新性总结 | 第105-106页 |
5.2 本文局限与研究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