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5-18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5-17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4页 |
2.1 字义表征 | 第18-20页 |
2.1.1 字义与词义 | 第18页 |
2.1.2 字义与语义 | 第18-19页 |
2.1.3 阅读障碍儿童的字义表征特点 | 第19-20页 |
2.2 阅读障碍儿童意义表征的脑机制研究 | 第20-21页 |
2.2.1 国外阅读障碍儿童语义表征缺陷的脑机制研究 | 第20页 |
2.2.2 国内阅读障碍儿童字义表征缺陷的脑机制研究 | 第20-21页 |
2.3 神经心理测验的研究 | 第21-24页 |
2.3.1 神经心理测验的简介 | 第21-22页 |
2.3.2 言语神经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 第22-24页 |
3 方法 | 第24-31页 |
3.1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4页 |
3.2 测验的编制 | 第24-25页 |
3.2.1 理论建构 | 第24-25页 |
3.2.2 项目库的建立 | 第25页 |
3.3 被试抽样 | 第25-27页 |
3.3.1 初测抽样 | 第25页 |
3.3.2 ERP实验抽样 | 第25-27页 |
3.3.3 正式抽样 | 第27页 |
3.4 项目筛选 | 第27-30页 |
3.4.1 项目初筛 | 第27页 |
3.4.2 项目的第二次筛选 | 第27-30页 |
3.5 研究工具 | 第30-31页 |
3.5.1 测量工具 | 第30页 |
3.5.2 统计工具 | 第30-31页 |
4 结果分析 | 第31-49页 |
4.1 测验项目的筛选 | 第31-34页 |
4.1.1 基于CTT(经典测验理论)的项目初筛 | 第31页 |
4.1.2 项目第二次筛选 | 第31-33页 |
4.1.3 项目的第三次筛选 | 第33-34页 |
4.2 基于IRT的神经心理测验的质量分析 | 第34-41页 |
4.2.1 IRT的假设检验 | 第34-35页 |
4.2.2 项目的参数估计 | 第35-36页 |
4.2.3 效度分析 | 第36-38页 |
4.2.4 信度分析 | 第38-40页 |
4.2.5 划界分确定 | 第40-41页 |
4.3 字义表征与脑区的关系分析 | 第41-49页 |
4.3.1 N200成分分析 | 第42页 |
4.3.2 P300成分分析 | 第42-49页 |
5 讨论 | 第49-54页 |
5.1 神经心理测验的质量讨论 | 第49-51页 |
5.1.1 关于项目反应理论(IRT)的单维性假设讨论 | 第49页 |
5.1.2 关于项目参数估计讨论 | 第49-50页 |
5.1.3 测验的信效度讨论 | 第50-51页 |
5.2 字义表征与脑区的关系讨论 | 第51-52页 |
5.3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及今后的展望 | 第52-54页 |
5.3.1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52-53页 |
5.3.2 不足 | 第53页 |
5.3.3 展望 | 第53-54页 |
6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