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5-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本文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第17-27页
    2.1 马克思关于阶级意识内涵的研究第17-20页
        2.1.1 马克思对阶级意识概念的解读第17-19页
        2.1.2 意识形态——阶级意识主体化、理论化的转变第19-20页
    2.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意识形成的思想第20-23页
        2.2.1 经济基础形成“自在性”阶级意识第20-21页
        2.2.2“主体化”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为性”阶级意识第21-23页
    2.3 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政治特性的阐述与分析第23-25页
        2.3.1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第23-24页
        2.3.2 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建立的初步思考第24-25页
    2.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意识指导作用的思想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第27-34页
    3.1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第27-30页
        3.1.1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第27-28页
        3.1.2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心东移第28-29页
        3.1.3 修正主义滋生,第二国际陷入分裂第29-30页
    3.2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产生的俄国国内背景第30-33页
        3.2.1 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第30-32页
        3.2.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第32页
        3.2.3 俄国国内对发展道路的思考与讨论第32-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4-52页
    4.1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的内涵第34-37页
        4.1.1 阶级意识概念第34-35页
        4.1.2“自发”到“自觉”——列宁对阶级意识的丰富与发展第35-36页
        4.1.3 理论化的阶级意识——列宁对意识形态的正面规定第36-37页
    4.2 列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第37-41页
        4.2.1 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判第38-39页
        4.2.2 列宁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批判第39-40页
        4.2.3 列宁对“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第40-41页
    4.3 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作用第41-45页
        4.3.1 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第41-42页
        4.3.2 建设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第42-43页
        4.3.3 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第43-44页
        4.3.4 对党的建设的作用第44-45页
    4.4“灌输”——培养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方法和途径第45-51页
        4.4.1 灌输的必要性第45-47页
        4.4.2 灌输的功能第47-48页
        4.4.3 灌输的原则和策略第48-49页
        4.4.4 灌输的具体方法第49-50页
        4.4.5 无产阶级政党在“灌输”中的作用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当代启示第52-60页
    5.1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的理论意义第52-54页
        5.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意识思想第52-53页
        5.1.2 引发对阶级意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第53-54页
    5.2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的实践意义第54-57页
        5.2.1 指导俄国革命和实践第55-56页
        5.2.2 引领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运动第56页
        5.2.3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第56-57页
    5.3 列宁阶级意识思想对我国当代的启示第57-59页
        5.3.1 正确认识阶层结构变化,深化工人阶级主人翁意识第58页
        5.3.2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第58-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区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
下一篇:音乐诗人的梦—舒曼钢琴作品《梦幻曲》与《奇幻的梦境》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