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各类型报纸论文--专业报纸论文

框架理论视角下党报和都市报民生新闻的比较研究--以《安徽日报》和《新安晚报》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0页
绪论第10-21页
 第一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12页
  一、民生新闻研究第10页
  二、框架理论研究第10-11页
  三、党报和晚报民生新闻研究第11-12页
 第二节 选题来源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2-14页
  一、选题来源第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 文本分析法第12-13页
   (二) 历时性和共时性分析法第13页
   (三) 比较研究方法第13页
   (四) 访谈调查法第13页
  三、研究思路第13-14页
 第三节、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21页
  一、民生新闻的概念的界定第14-16页
  二、框架理论和新闻框架界定第16-19页
  三、框架理论与民生新闻的关系第19-21页
第一章 两报主题框架的选择——民生新闻报道中的高层宏观关照第21-37页
 第一节 两报民生新闻报道中的框架选择第21-30页
  一、两报的共时性对比第21-29页
  二、两报的历时性对比第29-30页
 第二节 两报民生新闻报道框架选择的原因探析第30-37页
  一、社会环境第30-34页
  二、媒介自身属性第34-35页
  三、受众角度第35-37页
第二章 两报结构框架的建构——民生新闻报道中的中层整体展示第37-43页
 第一节 两报民生新闻情节框架设置比较第37-39页
  一、两报共时性比较第37-38页
  二、两报历时性比较第38-39页
 第二节 两报民生新闻议题框架设置比较第39-43页
  一、两报共时性对比第39-41页
  二、两报历时性对比第41-43页
第三章 两报表达框架的建构——民生新闻报道中的低层具体实施第43-57页
 第一节 文字语言框架的确立第43-50页
  一、两报民生新闻报道的叙事风格第43-47页
  二、运用消息来源表达观点倾向第47-50页
 第二节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框架的确立第50-57页
  一、版面设置第50-53页
  二、图片符号第53-57页
第四章 党报与都市报民生新闻报道的优势互补第57-65页
 第一节 对党报与都市报民生新闻报评价第57-62页
  一、党报与都市报民生新闻的共同点第57-59页
  二、党报民生新闻报道的优缺点第59-60页
  三、都市报民生新闻报道的优缺点第60-62页
 第二节 党报和都市报民生新闻报道如何互补遗缺第62-65页
  一、党报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第62-63页
  二、都市报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第63-65页
结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营报刊视域下的激进女报人研究--以浦熙修、杨刚和彭子冈为中心(1927-1949)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舆论监督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