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6页 |
1.1、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国家、社会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 | 第10-12页 |
1.1.2、近几年大学生体质呈下降的趋势,形势紧迫 | 第12-13页 |
1.1.3、合理营养对增强大学生体质的重要作用 | 第13-14页 |
1.2、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2.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2.1 健康 | 第16页 |
2.2 KAP | 第16-17页 |
2.3 实践价值 | 第17-18页 |
2.4 可行性 | 第18-19页 |
3.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9-28页 |
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3.1.1 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文献 | 第19-21页 |
3.1.2 关于大学生KAP相关文献 | 第21-23页 |
3.1.3 关于大学生营养相关文献 | 第23-25页 |
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5-28页 |
4.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4.2.1 文献资料法 | 第28页 |
4.2.2 专家访谈法 | 第28页 |
4.2.3 问卷调查法 | 第28-30页 |
4.2.4 逻辑分析法 | 第30页 |
4.2.5 数理统计法 | 第30-31页 |
5.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1-70页 |
5.1 营养知识知晓率 | 第31-37页 |
5.1.1 营养知识平均分 | 第34-35页 |
5.1.2 营养知识得分等级 | 第35-36页 |
5.1.3 苏州大学大一新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情况分析 | 第36-37页 |
5.2 营养态度 | 第37-42页 |
5.2.1 营养态度积极情况 | 第37-39页 |
5.2.2 营养知识来源 | 第39-41页 |
5.2.3 苏州大学大一新生营养态度的分析 | 第41-42页 |
5.3 饮食行为 | 第42-70页 |
5.3.1 经常食用食物种类 | 第42-45页 |
5.3.2 选择食物的依据 | 第45-47页 |
5.3.3 牛奶及其奶制品的频次情况 | 第47-49页 |
5.3.4 不吃早餐的原因 | 第49-54页 |
5.3.5 早餐组合 | 第54-58页 |
5.3.6 零食种类 | 第58-63页 |
5.3.7 其他饮食行为情况 | 第63-64页 |
5.3.8 日常生活中对水与饮料的比较 | 第64-65页 |
5.3.9 月饮食消费情况 | 第65-66页 |
5.3.10 苏州大学大一新生饮食行为的分析 | 第66-70页 |
6.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70-74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干预建议 | 第71-74页 |
6.2.1 加强营养知识的教育和定期宣传、普及知识工作 | 第71-72页 |
6.2.2 加强政府、社会、学校等各部门密切配合 | 第72页 |
6.2.3 加强学校的后勤管理,实现选择食物的多元化、全面化 | 第72-74页 |
7.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8.附录 | 第81-87页 |
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