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意义与工程背景 | 第8-10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2 工程背景 | 第9-10页 |
1.2 水库防洪调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13-16页 |
2 基于GA和POA的防洪优化调度模型对比研究 | 第16-33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防洪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 | 第16-18页 |
2.2.1 防洪调度优化准则 | 第16-17页 |
2.2.2 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 第17-18页 |
2.3 遗传算法 | 第18-22页 |
2.3.1 基本原理 | 第18-20页 |
2.3.2 模型求解步骤 | 第20-22页 |
2.4 POA算法 | 第22-24页 |
2.4.1 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2.4.2 模型求解步骤 | 第23-24页 |
2.5 实例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24-32页 |
2.5.1 遗传算法结果分析 | 第25-28页 |
2.5.2 POA算法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2.5.3 模型对比分析 | 第32页 |
2.6 小结 | 第32-33页 |
3 实时防洪调度方案快速生成模型 | 第33-44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模型的建立 | 第33-38页 |
3.2.1 模型需求分析 | 第33-34页 |
3.2.2 考虑未来降雨量级的启发信息 | 第34-35页 |
3.2.3 交互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3.2.4 模型求解步骤 | 第37-38页 |
3.3 实例计算 | 第38-43页 |
3.3.1 常规调度结果 | 第39页 |
3.3.2 加入启发信息的结果对比 | 第39-41页 |
3.3.3 水库防洪交互优化调度多方案生成 | 第41-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4 白山-丰满梯级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及方案优选 | 第44-54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白山-丰满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方案快速生成模型 | 第44-49页 |
4.2.1 模型求解思路 | 第44页 |
4.2.2 交互优化模型建立 | 第44-46页 |
4.2.3 实例计算 | 第46-49页 |
4.3 多目标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方案模糊优选 | 第49-53页 |
4.3.1 基本原理 | 第49-51页 |
4.3.2 实例计算 | 第51-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5 白-丰梯级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 | 第54-67页 |
5.1 系统开发的目的 | 第54页 |
5.2 系统功能结构 | 第54-56页 |
5.2.1 洪水预报子系统 | 第56页 |
5.2.2 调度决策子系统 | 第56页 |
5.2.3 信息查询子系统 | 第56页 |
5.2.4 成果管理子系统 | 第56页 |
5.3 系统开发模式与技术 | 第56-63页 |
5.3.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7页 |
5.3.2 表现层(UI) | 第57-59页 |
5.3.3 业务逻辑层(BLL) | 第59-62页 |
5.3.4 数据访问层(DAL) | 第62-63页 |
5.4 系统主要界面设计 | 第63-66页 |
5.5 小结 | 第66-6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7-70页 |
6.1 总结 | 第67-68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A 白-丰联合调度结果 | 第73-81页 |
附录B 获取洪水预报方案的请求-响应关键代码示例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