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氯酚的来源及危害 | 第8-9页 |
1.1.1 氯酚的来源 | 第8页 |
1.1.2 氯酚的危害 | 第8-9页 |
1.2 氯酚的处理方法 | 第9-10页 |
1.2.1 非破坏性技术 | 第9-10页 |
1.2.2 破坏性技术 | 第10页 |
1.2.2.1 生物处理技术 | 第10页 |
1.2.2.2 高级氧化技术 | 第10页 |
1.3 加氢脱氯技术(HDC) | 第10-13页 |
1.3.1 活性组分对加氢脱氯反应的影响 | 第11页 |
1.3.2 载体对加氢脱氯反应的影响 | 第11-12页 |
1.3.3 反应溶剂对加氢脱氯反应的影响 | 第12页 |
1.3.4 碱基底对加氢脱氯反应的影响 | 第12-13页 |
1.4 介孔硅基纳米材料的简介 | 第13-16页 |
1.4.1 介孔二氧化硅基的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1.4.1.1 略微修饰的St(?)ber,s法 | 第14-15页 |
1.4.1.2 硬模板法 | 第15-16页 |
1.5 硅基纳米材料的功能化 | 第16-19页 |
1.5.1 氨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 | 第17页 |
1.5.2 氨基功能化的介孔SiO_2作为载体制备催化剂 | 第17-19页 |
1.6 论文设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1.1 实验试剂来源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2 样品表征 | 第20-21页 |
2.3 催化剂性能测试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硅管纳米材料及其担载的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2-33页 |
3.1 前言 | 第22-23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 | 第23-25页 |
3.2.1 CNTs/Fe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3-24页 |
3.2.2 CNTs/Fe_3O_4表面包裹SiO_2薄层的制备(CNTs/Fe_3O_4@SiO_2) | 第24页 |
3.2.3 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管的制备(MSNTs) | 第24页 |
3.2.4 氨基功能化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管的制备(NH_2-MSNTs) | 第24页 |
3.2.5 Pd负载到载体上的制备(Pd@NH_2-MSNTs) | 第24-25页 |
3.3 载体及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25-32页 |
3.3.1 样品透射电镜的分析 | 第25-26页 |
3.3.2 载体MSNTs和催化剂Pd@NH_2-MSNTs的XRD射线谱图分析 | 第26-27页 |
3.3.3 催化剂Pd@NH_2-MSNTs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27-29页 |
3.3.4 样品的比表面积分析 | 第29-31页 |
3.3.5 样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的分析 | 第31页 |
3.3.6 样品磁滞回线图的分析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 第33-44页 |
4.1 前言 | 第33页 |
4.2 加氢脱氯反应和进一步加氢生成环己酮 | 第33-43页 |
4.2.1 最佳催化剂用量的筛选 | 第33-36页 |
4.2.2 最佳反应温度的筛选 | 第36-38页 |
4.2.3 最佳碱的筛选 | 第38-39页 |
4.2.4 催化剂的循环实验 | 第39-40页 |
4.2.5 催化剂的热过滤实验 | 第40页 |
4.2.6 催化剂的对比实验 | 第40-42页 |
4.2.7 底物的扩展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3页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