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1.2.1 道路测试系统研究 | 第11-16页 | 
| 1.2.2 道路热-力作用效应研究 | 第16-17页 |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沥青路面力学和温度场理论分析 | 第20-36页 | 
| 2.1 弹性层状体系下沥青路面应力场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 2.1.1 轴对称弹性空间问题的基本方程和假设 | 第20-25页 | 
| 2.1.2 标准轴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竖向应变 | 第25-27页 | 
| 2.2 沥青路面温度场理论分析 | 第27-35页 | 
| 2.2.1 沥青路面表面温度 | 第28-31页 | 
| 2.2.2 导热微分方程 | 第31-32页 | 
| 2.2.3 弹性层状体系下沥青路面温度场计算形式 | 第32-35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沥青路面智能监测系统组装与实测可靠性研究 | 第36-65页 | 
| 3.1 传感器测试原理 | 第36-39页 | 
| 3.1.1 电阻式温度、应变传感器和电容式湿度传感器 | 第36-38页 | 
| 3.1.2 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 | 第38-39页 | 
| 3.2 温度传感器标定 | 第39-48页 | 
| 3.2.1 AOSON-AM2302温度传感器 | 第39-41页 | 
| 3.2.2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 第41-48页 | 
| 3.3 光纤光栅及应变片传感器变形协调性 | 第48-58页 | 
| 3.3.1 原材料 | 第48-50页 | 
| 3.3.2 试验方法 | 第50-54页 | 
| 3.3.3 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 3.4 实测系统应用 | 第58-64页 | 
| 3.4.1 传感器埋设 | 第58-60页 | 
| 3.4.2 测试结果验证 | 第60-6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四章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服役场实时监测技术 | 第65-75页 | 
| 4.1 依托工程概况 | 第65-67页 | 
| 4.1.1 项目简介 | 第65-66页 | 
| 4.1.2 沿线地理及气候条件 | 第66-67页 | 
| 4.2 数据采集仪器设备软、硬件设计 | 第67-71页 | 
| 4.2.1 解调仪数据采集系统及数据读取软件 | 第67-70页 | 
| 4.2.2 小型气象站 | 第70-71页 | 
| 4.3 传感器布设 | 第71-74页 | 
| 4.3.1 传感器布置方案设计 | 第71-72页 | 
| 4.3.2 实测路面传感器安装 | 第72-7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沥青路面温度-荷载耦合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 第75-96页 | 
| 5.1 沥青路面温度场 | 第75-85页 | 
| 5.1.1 基本假设 | 第75-76页 | 
| 5.1.2 材料参数 | 第76-78页 | 
| 5.1.3 有限元模型 | 第78-80页 | 
| 5.1.4 有限元温度场计算结果 | 第80-85页 | 
| 5.2 沥青路面温度应力 | 第85-89页 | 
| 5.2.1 材料基本属性 | 第86-87页 | 
| 5.2.2 分析步及边界条件 | 第87页 | 
| 5.2.3 温度数据调用 | 第87-88页 | 
| 5.2.4 纵向温度应力计算结果 | 第88-89页 | 
| 5.3 沥青路面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应力 | 第89-92页 | 
| 5.4 沥青路面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累计变形 | 第92-94页 | 
| 5.4.1 材料蠕变及荷载参数 | 第92-93页 | 
| 5.4.2 边界条件及初始温度应力导入 | 第93页 | 
| 5.4.3 竖向累计变形计算结果 | 第93-94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 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 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 附录 光纤光栅解调仪数据获取程序 | 第103-10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