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新型聚碳酸酯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前言第9-27页
    1.1 引言第9页
    1.2 锂离子电池第9-10页
    1.3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10-11页
    1.4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构成第11-15页
        1.4.1 正极材料第11-12页
        1.4.2 负极材料第12-13页
        1.4.3 隔膜第13页
        1.4.4 电解质第13页
        1.4.5 传统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第13-15页
    1.5 聚合物电解质第15-25页
        1.5.1 聚环氧乙烷型聚合物电解质第18-21页
        1.5.2 聚丙烯腈型聚合物电解质第21页
        1.5.3 聚甲基丙烯酸酯型聚合物电解质第21-22页
        1.5.4 聚偏氟乙烯型聚合物电解质第22页
        1.5.5 聚碳酸酯型聚合物电解质第22-24页
        1.5.6 聚氨酯型聚合物电解质第24-25页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5-27页
        1.6.1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6.2 研究意义第26页
        1.6.3 论文的创新点第26-27页
2 实验部分第27-35页
    2.1 实验药品第27-28页
    2.2 实验仪器第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29页
        2.3.1 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的制备过程第28页
        2.3.2 磷酸锰铁锂(LiFe0.2Mn0.8PO4)正极材料的制备第28页
        2.3.3 电池的组装过程第28-29页
    2.4 聚合物及电解质表征方法第29-30页
        2.4.1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第29页
        2.4.2 高分辨质谱(ESI-MS)第29-30页
        2.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30页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0页
        2.4.5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30页
    2.5 电解质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第30-35页
        2.5.1 离子电导率测试第30-31页
        2.5.2 电化学稳定窗口测试第31-32页
        2.5.3 电解质与锂阳极相容性测试第32-33页
        2.5.4 电解质极化测试第33页
        2.5.5 锂离子迁移数测试第33页
        2.5.6 电池充放电测试第33-35页
3 交联网状聚碳酸酯电解质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第35-53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8页
        3.2.1 聚二乙二醇碳酸酯的合成第36页
        3.2.2 聚二乙二醇碳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第36-37页
        3.2.3 原位聚合制备交联网状聚碳酸酯凝胶电解质NET-PDEC第37页
        3.2.4 原位聚合制备全固态网状聚碳酸酯电解质SPE-PDEC第37-3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8-51页
        3.3.1 聚合物及聚合物电解质的表征第38-43页
        3.3.2 凝胶态交联网状聚碳酸酯电解质的应用第43-51页
        3.3.3 全固态交联网状聚碳酸酯电解质的应用第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4 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电解质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第53-65页
    4.1 引言第53-55页
    4.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4.2.1 羟值和异氰酸酯含量的确定第55-56页
        4.2.2 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的合成及表征第56页
        4.2.3 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第56-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4.3.1 聚合物及聚合物电解质的表征第57-59页
        4.3.2 凝胶态聚氨酯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第59-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酸锌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净化抗生素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PC/ABS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