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主扇风机在线监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s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背景 | 第11-14页 |
1.2.1 矿井地质特征和开采方式 | 第11-12页 |
1.2.2 矿井通风系统及通风需求核定 | 第12-13页 |
1.2.3 矿井总需风量 | 第13页 |
1.2.4 矿井通风系统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1 预期目标 | 第15-16页 |
1.4.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变频控制及节能应用 | 第18-32页 |
2.1 对变频器的定义 | 第18页 |
2.2 对变频器结构的定义及分类 | 第18-19页 |
2.3 变频调速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2.4 主扇风机变频节能原理分析 | 第20-23页 |
2.5 变频节能实际效果 | 第23页 |
2.6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23-30页 |
2.6.1 PID控制 | 第24-25页 |
2.6.2 模糊控制 | 第25-3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主扇风机喘振及消除 | 第32-42页 |
3.1 喘振定义 | 第32页 |
3.2 喘振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3.2.1 喘振形成机理 | 第32-33页 |
3.2.2 喘振现象 | 第33-34页 |
3.2.3 常用诊断方法 | 第34-35页 |
3.3 轴流式风机喘振预防措施 | 第35-37页 |
3.3.1 喘振边界线预防措施 | 第35-36页 |
3.3.2 对轴位移监测的喘振预防措施 | 第36-37页 |
3.4 喘振消除控制措施 | 第37-40页 |
3.4.1 喘振消除控制措施 | 第37-38页 |
3.4.2 系统采用喘振预警条件 | 第38页 |
3.4.3 系统喘振控制程序 | 第38页 |
3.4.4 喘振温度预警边界值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参数计算 | 第42-50页 |
4.1 系统总体需求 | 第42-43页 |
4.1.1 测量控制层 | 第42页 |
4.1.2 本地控制层 | 第42-43页 |
4.1.3 远程监控层 | 第43页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3-46页 |
4.2.1 通风系统监测模块 | 第44页 |
4.2.2 风机设备及变频设备监测和控制模块 | 第44页 |
4.2.3 风门及绞车设备监测和控制模块 | 第44页 |
4.2.4 高压开关柜相关参数监测模块 | 第44页 |
4.2.5 故障点监测和控制模块 | 第44-45页 |
4.2.6 稀油站监控模块 | 第45页 |
4.2.7 上位机本地组态监控模块 | 第45页 |
4.2.8 远程监控模块 | 第45页 |
4.2.9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45-46页 |
4.3 系统监测主要参数计算及传感器选择 | 第46-49页 |
4.3.1 温度监测 | 第47页 |
4.3.2 风压监测 | 第47-48页 |
4.3.3 对振动速度监测 | 第48页 |
4.3.4 风量监测 | 第48页 |
4.3.5 风机轴功率监测 | 第48页 |
4.3.6 电机输出功率 | 第48页 |
4.3.7 风机设备效率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50-62页 |
5.1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 第50-53页 |
5.1.1 对PLC的分类 | 第51页 |
5.1.2 PLC的构成 | 第51页 |
5.1.3 对PLC的工作原理的分析 | 第51-52页 |
5.1.4 PLC特点 | 第52-53页 |
5.1.5 PLC的选型 | 第53页 |
5.2 本控制系统配置 | 第53-60页 |
5.2.1 数字量I/O设计 | 第53-55页 |
5.2.2 模拟量I/O设计 | 第55页 |
5.2.3 PLC配置及接线 | 第55-60页 |
5.2.4 PLC与变频器配置及接线 | 第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系统控制程序设计和组态设计 | 第62-72页 |
6.1 PLC程序设计 | 第62-68页 |
6.1.1 对风机变频调速主控制程序流程 | 第63-64页 |
6.1.2 初始化子程序和检测子程序流程 | 第64页 |
6.1.3 子程序2程序流程 | 第64页 |
6.1.4 子程序3程序流程 | 第64-67页 |
6.1.5 子程序4流程 | 第67-68页 |
6.2 上位机组态设计 | 第68-71页 |
6.2.1 监控管理软件系统平台的构建 | 第68-69页 |
6.2.2 上位机监控软件系统组态功能 | 第69-7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