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高性能地理空间数据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1.1 课题背景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课题相关技术分析第18-28页
    2.1 OGC服务标准第18-21页
        2.1.1 网络处理服务(WPS)第18-19页
        2.1.2 网络要素服务(WFS)第19页
        2.1.3 网络地图服务(WMS)第19-20页
        2.1.4 切片地图网络服务(WMTS)第20页
        2.1.5 网络覆盖服务(WCS)第20-21页
    2.2 Ice相关技术分析第21-24页
        2.2.1 Ice技术特性第21-22页
        2.2.2 Ice开发框架第22-23页
        2.2.3 Ice与其他平台比较第23-24页
    2.3 负载均衡技术第24-26页
        2.3.1 负载均衡技术类型第24-25页
        2.3.2 负载均衡算法第25-26页
    2.4 本章小节第26-28页
第三章 高性能地理空间数据服务系统框架设计第28-36页
    3.1 整体结构第28-32页
    3.2 整体流程第32-34页
    3.3 本章小节第34-36页
第四章 WPS服务子模块设计与实现第36-60页
    4.1 整体概述第36-37页
    4.2 通用框架设计与实现第37-41页
        4.2.1 服务元数据和组件元数据第37-38页
        4.2.2 组件间拓展性接口第38-39页
        4.2.3 通用框架的实现第39-41页
    4.3 高程数据分析组件设计与实现第41-53页
        4.3.1 数据模型第41-42页
        4.3.2 数据格式转换第42-44页
        4.3.3 数据分析算法第44-49页
        4.3.4 整体流程第49-50页
        4.3.5 具体实现第50-53页
    4.4 矢量特征数据分析设计与实现第53-56页
        4.4.1 数据模型第53-54页
        4.4.2 算法分析及流程第54-55页
        4.4.3 具体实现第55-56页
    4.5 测试第56-59页
    4.6 本章小节第59-60页
第五章 负载均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60-78页
    5.1 负载均衡模块整体架构第60-61页
    5.2 故障屏蔽子模块第61-62页
    5.3 资源负载子模块第62-65页
    5.4 空间临近性子模块第65-71页
        5.4.1 采用Geohash的一致性哈希服务空间数据管理第66-68页
        5.4.2 空间邻近性子模块请求分发第68-69页
        5.4.3 空间临近性模块动态调整第69-71页
    5.5 基于Ice Grid负载均衡方案第71-73页
    5.6 具体实现第73-74页
    5.7 测试第74-76页
    5.8 本章小节第76-7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致谢第82-84页
作者简介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TORC1信号通路促进肢芽间充质细胞生长及成软骨的作用及机制
下一篇:钯催化异腈插入反应在合成重要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