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本选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宋元隐逸题材绘画盛行的时代文化语境 | 第16-28页 |
第一节 宋元隐逸思想的成因 | 第16-25页 |
一、宋代的文官制度与党争 | 第16-19页 |
二、不仕异族与蒙元的民族政策 | 第19-23页 |
三、儒释道三教思想的融合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宋元时期隐逸思想的特点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宋元文人画中的隐逸形象 | 第28-55页 |
第一节 渔父 | 第28-35页 |
第二节 前辈名隐、高士 | 第35-38页 |
第三节 自然山水 | 第38-44页 |
第四节 梅兰竹菊 | 第44-55页 |
第三章 宋元文人画隐逸思想的表达特质与文人隐逸绘画的审美特点 | 第55-71页 |
第一节 宋元文人画隐逸思想的表达特质 | 第55-61页 |
一、隐逸思想的综合性表达 | 第55-56页 |
二、隐逸思想的精神性转型 | 第56-59页 |
三、隐逸思想的复杂性表现 | 第59-61页 |
第二节 宋元文人隐逸绘画的审美特点 | 第61-71页 |
一、寓隐于物的意象 | 第61-64页 |
二、简淡的笔墨形式 | 第64-67页 |
三、平淡幽远的意境 | 第67-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