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2页 |
1.1 病毒性犊牛腹泻 | 第16-19页 |
1.1.1 流行病学调查 | 第17-18页 |
1.1.2 诊断与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1.1.3 预防与治疗 | 第19页 |
1.2 细菌性犊牛腹泻 | 第19-21页 |
1.2.1 黏附素 | 第19-20页 |
1.2.2 肠毒素 | 第20-21页 |
1.3 寄生虫性犊牛腹泻 | 第21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甘肃等13个省区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 | 第22-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2.1.2 溶液配制 | 第22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7页 |
2.2.1 病例与样品预处理 | 第23-24页 |
2.2.2 细菌学检测 | 第24-25页 |
2.2.3 病毒检测 | 第25-26页 |
2.2.4 小隐孢子虫检测 | 第26-27页 |
2.2.5 混合感染分析 | 第27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27-33页 |
2.3.1 细菌分离与鉴定结果 | 第27-31页 |
2.3.2 病毒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2.3.3 小隐孢子虫检测结果 | 第32页 |
2.3.4 混合感染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2.4 讨论 | 第33-34页 |
2.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大肠杆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毒力因子分析 | 第35-42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3.1.1 试验菌株 | 第35页 |
3.1.2 试验动物 | 第35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3.1.4 相关溶液配制 | 第35-36页 |
3.1.5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3.2.1 菌种复苏 | 第36页 |
3.2.2 O抗原分型鉴定 | 第36-37页 |
3.2.3 动物致病性试验 | 第37页 |
3.2.4 毒力基因检测 | 第37-38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38-41页 |
3.3.1 O抗原血清型鉴定结果 | 第38-39页 |
3.3.2 致病性试验结果 | 第39页 |
3.3.3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3.3.4 菌株的动物致病性与携带F17毒力基因的相关分析 | 第40-41页 |
3.4 讨论 | 第41页 |
3.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大肠杆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分析 | 第42-54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4.1.1 试验菌株 | 第42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42-43页 |
4.1.4 抗生素 | 第43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4.2.1 药敏试验 | 第43页 |
4.2.2 耐药基因检测 | 第43-45页 |
4.2.3 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相关性分析 | 第45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45-52页 |
4.3.1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45-48页 |
4.3.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4.3.3 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相关性分析 | 第49-52页 |
4.4 讨论 | 第52页 |
4.5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几种藏药及其复方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 第54-58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54页 |
5.1.1 试验菌株 | 第54页 |
5.1.2 供试药材 | 第54页 |
5.1.3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5.1.4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5.2.1 藏药水煎剂制备 | 第54-55页 |
5.2.2 抑菌试验 | 第55页 |
5.3 试验结果 | 第55-56页 |
5.4 讨论 | 第56-57页 |
5.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