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CAD 技术简介 | 第11-13页 |
1.3 常用CAD 设计软件 | 第13-14页 |
1.3.1 AutoCAD 及MDT | 第13页 |
1.3.2 Pro/Engineer | 第13页 |
1.3.3 Unigraphics(UG) | 第13-14页 |
1.3.4 SolidWorks | 第14页 |
1.4 船舶行业常用设计软件 | 第14-16页 |
1.4.1 TRIBON | 第14页 |
1.4.2 NAPA | 第14-15页 |
1.4.3 CADDS 5i | 第15页 |
1.4.4 CATIA | 第15-16页 |
1.5 CAD 的数据交换格式及标准化 | 第16-18页 |
1.5.1 AUTOCAD 系统的DXF(DataExchangeFile)文件 | 第16页 |
1.5.2 美国标准IEGS(InitialGraphicsExchangeSpecification 即初始图形交换规范) | 第16-17页 |
1.5.3 国际标准STEP(StandardfortheExchangeofProductmodeldata) | 第17-18页 |
1.5.4 Parasolid 格式 | 第18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造型数据交换问题研究方法 | 第19-30页 |
2.1 引论 | 第19-20页 |
2.2 造型知识 | 第20-21页 |
2.3 数据接口的层次问题 | 第21-24页 |
2.3.1 接口层次类型 | 第21页 |
2.3.2 接口层次结构 | 第21-22页 |
2.3.3 数据传递形式 | 第22-24页 |
2.4 数据接口的异构问题 | 第24页 |
2.5 数据导出后的处理 | 第24-26页 |
2.6 数据交换技术 | 第26-28页 |
2.6.1 概述 | 第26页 |
2.6.2 STEP 技术简介 | 第26-27页 |
2.6.3 船舶STEP 应用协议的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2.7 数据交换的思路和框架 | 第28-2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TRIBON 软件及数据接口 | 第30-45页 |
3.1 TRIBON 系统概述 | 第30页 |
3.2 TRIBON 应用程序 | 第30-31页 |
3.3 TRIBON 系统船体应用程序 | 第31-33页 |
3.3.1 船体模型 | 第32页 |
3.3.2 船体设计模型 | 第32页 |
3.3.3 船体元件 | 第32-33页 |
3.4 TRIBON 数据组织形式 | 第33-34页 |
3.4.1 概述 | 第33页 |
3.4.2 产品信息模型 | 第33页 |
3.4.3 数据仓库 | 第33-34页 |
3.5 TRIBON 二次开发技术 | 第34-41页 |
3.5.1 概述 | 第34-36页 |
3.5.2 DATA EXTRACTION 分析 | 第36-39页 |
3.5.3 DATA EXTRACTION 接口的评价 | 第39-41页 |
3.6 前处理器 | 第41-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CATIA 软件及数据接口 | 第45-69页 |
4.1 CATIA 系统概述 | 第45-47页 |
4.2 CATIA 系统船舶设计方面的基本功能 | 第47-51页 |
4.2.1 船体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导入 | 第47-48页 |
4.2.2 “制造”各类三维设备、部件,实现系列实体建模 | 第48页 |
4.2.3 舱室三维实体布置 | 第48-49页 |
4.2.4 二维原理图设计及设备、管路三维布置与部件定位 | 第49页 |
4.2.5 统计汇总报表、加工单、布置图、安装图的输出 | 第49-50页 |
4.2.6 利用虚拟的数字化样船对设计进行评估 | 第50-51页 |
4.3 CATIA 系统特点 | 第51-52页 |
4.4 CATIA 二次开技术 | 第52-61页 |
4.4.1 概述 | 第52-54页 |
4.4.2 CATIA 二次开发接口 | 第54页 |
4.4.3 CATIA Automation 技术 | 第54-59页 |
4.4.4 CATIA 二次开发步骤 | 第59-61页 |
4.5 后处理器 | 第61-68页 |
4.5.1 解析模块 | 第62页 |
4.5.2 建模模块 | 第62-65页 |
4.5.3 装配模块 | 第65-66页 |
4.5.4 常用API 函数 | 第66-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数据接口的转换 | 第69-77页 |
5.1 概述 | 第69页 |
5.2 中间文件 | 第69-71页 |
5.3 接口转换程序 | 第71-76页 |
5.3.1 主函数 | 第71-72页 |
5.3.2 平面板创建子程序 | 第72-74页 |
5.3.3 扶强材创建子程序 | 第74-75页 |
5.3.4 平面板架装配子程序 | 第75页 |
5.3.5 船体分段装配子程序 | 第75-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应用实例 | 第77-82页 |
6.1 集装箱船船体结构数据交换 | 第77-81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7.1 结论 | 第82-83页 |
7.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