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7页 |
1.1 引言 | 第15-19页 |
1.1.1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5-16页 |
1.1.2 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 | 第16页 |
1.1.3 超细粉体粒子的表面改性 | 第16-19页 |
1.2 二氧化硅的有关概述 | 第19-31页 |
1.2.1 沉淀二氧化硅的性质 | 第20-23页 |
1.2.2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 第23-25页 |
1.2.3 沉淀法二氧化硅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1.2.4 二氧化硅的干燥 | 第27-28页 |
1.2.5 二氧化硅的用途 | 第28-30页 |
1.2.6 二氧化硅的研究发展方向 | 第30-31页 |
1.3 超细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 | 第31-33页 |
1.3.1 热处理 | 第32页 |
1.3.2 化学改性 | 第32-33页 |
1.4 二氧化硅产业的发展趋势 | 第33-34页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36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34-3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1.5.3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35-36页 |
1.6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二章 超细二氧化硅粉体的制备 | 第37-46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37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2.1.3 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2.2.1 水玻璃浓度对于二氧化硅物化性能的影响 | 第38-41页 |
2.2.2 反应温度对于二氧化硅物化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2.2.3 pH值对于二氧化硅物化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2.3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共沸蒸馏干燥沉淀二氧化硅的研究 | 第46-5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6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46页 |
3.1.2 共沸蒸馏实验过程 | 第46页 |
3.1.3 分析方法 | 第46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3.2.1 干燥方式的选择 | 第47-48页 |
3.2.2 共沸溶剂的选择 | 第48-50页 |
3.2.3 共沸蒸馏脱水防止硬团聚的作用机理 | 第50-51页 |
3.2.4 不同共沸蒸馏剂对比实验 | 第51-55页 |
3.2.5 正丁醇共沸蒸馏样品和直接干燥样品的对比 | 第55-58页 |
3.3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超细二氧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 第59-8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4.1.1 实验原料 | 第59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4.1.3 改性机理 | 第60-61页 |
4.1.4 分析方法 | 第6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1-87页 |
4.2.1 改性剂的选择和改性效果的表征方法 | 第61-62页 |
4.2.2 三甲基一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和甲基三氯硅烷改性二氧化硅 | 第62-70页 |
4.2.3 KH-550,KH-560,KH-590改性超细二氧化硅 | 第70-76页 |
4.2.4 硬脂酸改性二氧化硅 | 第76-80页 |
4.2.5 硬脂酸和二甲基二氯硅烷复合改性 | 第80-87页 |
4.3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关于本实验的相关说明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附录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100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