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设计第14-17页
        1.2.1 研究内容第14页
        1.2.2 研究方案第14-17页
    1.3 主要创新与不足第17-19页
        1.3.1 主要创新点第17页
        1.3.2 本文的不足第17-19页
2 文献梳理与理论综述第19-28页
    2.1 产业互动相关理论第19-21页
        2.1.1 产业与产业结构第19页
        2.1.2 产业融合理论第19-20页
        2.1.3 产业耦合理论第20-21页
    2.2 技术进步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理论第21-23页
        2.2.1 技术进步的定义第21-22页
        2.2.2 技术扩散理论第22页
        2.2.3 技术选择理论第22-23页
    2.3 生命周期管理相关理论第23-26页
        2.3.1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第23-25页
        2.3.2 系统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第25-26页
    2.4 信息系统理论第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8页
3 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耦合历程研究第28-45页
    3.1 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内涵第28-29页
        3.1.1 汽车产业概念的界定第28页
        3.1.2 信息技术产业的界定第28-29页
    3.2 我国汽车工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综述第29-39页
        3.2.1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第29-35页
        3.2.2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综述第35-39页
    3.3 汽车产业运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研究第39-43页
        3.3.1 工业 1.0:手工技术主导量化生产模式第39页
        3.3.2 工业 2.0:流水线实现大量精益生产模式第39-42页
        3.3.3 工业 3.0:自动化技术主导大规模定制模式第42页
        3.3.4 工业 4.0:智能技术引领个性化制造模式第42-43页
    3.4 本章总结第43-45页
4 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耦合机制与机理研究第45-54页
    4.1 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耦合机制第45-50页
        4.1.1 动态关联机制第45-48页
        4.1.2 创新发展机制第48-50页
    4.2 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耦合机理第50-53页
        4.2.1 智能制造:通过系统生命周期管理控制复杂性第50-51页
        4.2.2 产品开发:基于模型的数字可视化虚拟产品开发第51-52页
        4.2.3 物尽其用:通过软件系统把产品引入物联网第52-53页
        4.2.4 数字企业:实现企业数据化循环第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我国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耦合发展实证研究第54-96页
    5.1 我国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耦合关系研究第54-59页
        5.1.1 信息技术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第54-56页
        5.1.2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应用分析第56-59页
    5.2 基于灰色关联空间的汽车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第59-75页
        5.2.1 构建产业创新动态评价模型的理论依据第59页
        5.2.2 产业创新过程动态评价模型的构成第59-63页
        5.2.3 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灰色关联研究第63-75页
    5.3 基于耦合发展模型的产业耦合程度研究第75-88页
        5.3.1 产业互动耦合机制研究第75-79页
        5.3.2 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耦合发展评价模型构建第79-82页
        5.3.3 基于AHP法和Dephi法的产业耦合发展能力研究第82-88页
    5.4 我国区域相关产业供给汽车产业智能制造能力综合评价第88-95页
        5.4.1 我国主要省市汽车产业分布特征第88-89页
        5.4.2 我国主要省市区域智能制造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第89-91页
        5.4.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智能制造供给能力评价第91-95页
    5.5 本章小结第95-96页
6 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耦合发展路径分析与研究第96-119页
    6.1 智慧供应链体系的构建路径第96-105页
        6.1.1 智能供应链的特征与标准第96-98页
        6.1.2 汽车产业智能供应链战略的设计第98-103页
        6.1.3 汽车产业智慧供应链的运营与管理第103-105页
    6.2 智能制造模式创新与动态选择第105-110页
        6.2.1 动态智能制造系统的选择与评价第105-106页
        6.2.2 制造系统的演进与对比研究第106-109页
        6.2.3 智能制造模式下制造系统的选择第109-110页
    6.3 数字平台系统促进管理创新的路径第110-118页
        6.3.1 工业 4.0 视角下汽车产业的互联网创新模式第110页
        6.3.2 汽车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机理分析第110-111页
        6.3.3 利用系统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耦合发展路径研究第111-115页
        6.3.4 汽车企业利用系统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智能制造路径第115-118页
    6.4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7 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发展国际经验借鉴第119-128页
    7.1 国外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第119-120页
        7.1.1 汽车产业智能化第119-120页
        7.1.2 信息技术产业平台化第120页
    7.2 国外政府与企业层面经验借鉴与启示第120-127页
        7.2.1 国外政府层面的经验借鉴与启示第121-124页
        7.2.2 国外企业层面的经验借鉴与启示第124-127页
    7.3 本章总结第127-128页
8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第128-136页
    8.1 研究结论第128-130页
    8.2 对策建议第130-135页
        8.2.1 政府层面第130-132页
        8.2.2 企业层面第132-135页
    8.3 研究展望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7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全科学结构及主题演进特征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科技文本知识单元共现分析的探索
下一篇: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制造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