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0-11页
        1.2.1 研究内容第10页
        1.2.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1-12页
        1.3.1 研究创新第11页
        1.3.2 研究不足第11-12页
2 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文献综述第12-16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第12页
    2.2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文献综述第12-14页
        2.2.1 P2P网络借贷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2-13页
        2.2.2 第三方支付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3页
        2.2.3 众筹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3页
        2.2.4 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监管的研究第13-14页
    2.3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文献综述第14-15页
        2.3.1 互联网金融发展动力的研究第14页
        2.3.2 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第14页
        2.3.3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第14-15页
        2.3.4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研究第15页
    2.4 文献评述第15-16页
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及现状第16-25页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第16-17页
        3.1.1 起步阶段第16页
        3.1.2 成型阶段第16页
        3.1.3 快速发展阶段第16-17页
    3.2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17-25页
        3.2.1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模式第17-21页
        3.2.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第21-22页
        3.2.3 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2-25页
4 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5-32页
    4.1 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第25-28页
        4.1.1 生态环境第25-26页
        4.1.2 行业自身第26-28页
    4.2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32页
        4.2.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第28页
        4.2.2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8-32页
5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分析第32-45页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定第32-35页
    5.2 样本选取及原始数据第35-36页
    5.3 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计算第36-41页
        5.3.1 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第36-39页
        5.3.2 权重的计算第39-40页
        5.3.3 各级指标得分计算第40-41页
    5.4 结论分析第41-45页
        5.4.1 评价对象横向对比分析第41-43页
        5.4.2 评价指标纵向对比分析第43-45页
6 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5-50页
    6.1 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制度第45页
        6.1.1 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法规第45页
        6.1.2 合理把握监管力度第45页
    6.2 优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环境第45-47页
        6.2.1 构建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第46页
        6.2.2 优化网络环境第46页
        6.2.3 加强人才建设第46-47页
    6.3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第47-48页
        6.3.1 完善互联网金融企业内控机制第47页
        6.3.2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建设第47-48页
    6.4 创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途径第48页
        6.4.1 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第48页
        6.4.2 加快与传统金融业的融合发展第48页
    6.5 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消费者权益第48-50页
        6.5.1 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第48-49页
        6.5.2 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教育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海南粗榧细胞培养及三尖杉酯类碱总碱测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