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2.1 项目管理国内外研究的总结 | 第9-10页 |
| 1.2.2 网络化项目管理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2.3 网络化项目管理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4 协调理论在项目管理的应用 | 第11-12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3.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1.4 小结 | 第13-14页 |
| 第2章 项目管理与远程控制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21页 |
| 2.1 项目管理理论 | 第14-16页 |
| 2.1.1 项目与项目管理 | 第14-15页 |
| 2.1.2 项目管理的特点 | 第15页 |
| 2.1.3 项目管理的过程 | 第15-16页 |
| 2.2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 | 第16-17页 |
| 2.2.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第16-17页 |
| 2.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 第17页 |
| 2.3 远程控制技术与web技术 | 第17-19页 |
| 2.3.1 远程控制技术 | 第17-18页 |
| 2.3.2 Web技术简介 | 第18-19页 |
| 2.3.3 远程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简介 | 第19页 |
| 2.4 协调的理论知识 | 第19-20页 |
| 2.4.1 协调的涵义 | 第19页 |
| 2.4.2 协调理论与项目远程管理的关系 | 第19-20页 |
| 2.5 项目管理的网络化 | 第20页 |
| 2.6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基于协调度理论的项目远程管理特点分析 | 第21-30页 |
| 3.1 传统的项目管理 | 第21-22页 |
| 3.2 基于协调度理论的项目远程管理简介 | 第22-24页 |
| 3.3 基于协调度理论的项目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 3.3.1 针对项目远程管理 | 第24-25页 |
| 3.3.2 针对项目工程 | 第25-26页 |
| 3.4 基于协调度理论的项目远程管理与传统的项目管理的对比 | 第26-28页 |
| 3.5 基于协调度理论的项目远程管理的信息传输 | 第28-29页 |
| 3.6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项目远程管理的方法研究 | 第30-59页 |
| 4.1 项目远程管理的资源管理 | 第30-33页 |
| 4.2 项目远程管理的范围管理 | 第33-35页 |
| 4.3 项目远程管理的计划与进度管理 | 第35-42页 |
| 4.3.1 项目的创建及定义 | 第36页 |
| 4.3.2 项目的分解与编码 | 第36-38页 |
| 4.3.3 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 | 第38-40页 |
| 4.3.4 对执行的进度进行偏差分析 | 第40页 |
| 4.3.5 进度计划的优化与控制 | 第40-42页 |
| 4.4 项目远程管理的成本管理 | 第42-44页 |
| 4.5 项目远程管理的质量管理 | 第44-46页 |
| 4.6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项目远程管理的综合管理 | 第46-54页 |
| 4.6.1 系统协调度模型的简介 | 第47-49页 |
| 4.6.2 进度优化功效系数 | 第49页 |
| 4.6.3 成本优化功效系数 | 第49-50页 |
| 4.6.4 质量优化功效系数 | 第50-52页 |
| 4.6.5 资源优化功效系数 | 第52-53页 |
| 4.6.6 远程控制项目各关键组成要素的协调度模型 | 第53-54页 |
| 4.7 整体优化分析 | 第54-58页 |
| 4.8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项目远程管理的信息平台的构建 | 第59-72页 |
| 5.1 项目远程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 第59页 |
| 5.2 项目远程管理平台的构建 | 第59-61页 |
| 5.3 项目远程管理平台的总体结构 | 第61-63页 |
| 5.4 项目远程管理平台的框架设计 | 第63-71页 |
| 5.5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项目远程管理的优势分析 | 第71页 |
| 5.6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 6.1 全文的总结 | 第72-73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图清单 | 第79-80页 |
| 表清单 | 第80-81页 |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