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元嘉文人五言诗对偶艺术概述 | 第15-43页 |
第一节 元嘉文人五言诗对偶类型及数量 | 第15-19页 |
一 首首俱对 | 第16页 |
二 通篇对偶 | 第16-18页 |
三 对偶句数及比例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元嘉文人五言诗对偶词法技巧 | 第19-30页 |
一 颜色对 | 第20-23页 |
二 人名对 | 第23-28页 |
三 数目对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元嘉文人五言诗对偶句法技巧 | 第30-36页 |
一 错综对 | 第31-33页 |
二 续句对 | 第33-34页 |
三 当句对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文人五言诗对偶在元嘉时期快速发展之原因 | 第36-43页 |
一 刘宋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 第36-39页 |
二 追求博学多才之文苑风气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三 移植汉大赋的空间描写手法 | 第40-43页 |
第二章 前代文人五言诗对偶艺术与元嘉诗坛风尚 | 第43-59页 |
第一节 元嘉前文人五言诗对偶数量考察 | 第43-45页 |
一 曹魏文人五言诗对偶数量 | 第43-44页 |
二 西晋文人五言诗对偶数量 | 第44-45页 |
三 东晋文人五言诗对偶数量 | 第45页 |
第二节 元嘉诗坛对前代文人五言诗对偶技法的继承与发展 | 第45-53页 |
一 元嘉诗坛与前代文人五言诗对偶词法 | 第45-51页 |
二 元嘉诗坛与前代文人五言诗对偶句法 | 第51-53页 |
第三节 元嘉诗坛对前代文人五言诗典故对的继承与发展 | 第53-59页 |
一 元嘉前文人五言诗的典故对 | 第54-55页 |
二 元嘉文人五言诗的典故对 | 第55-59页 |
第三章 元嘉文人五言诗对偶对永明体诗歌创作的影响 | 第59-76页 |
第一节 元嘉文人五言诗对偶与永明体对偶数量 | 第61-63页 |
第二节 元嘉文人五言诗对偶对永明体对偶词句之启发 | 第63-70页 |
一 元嘉对偶词语与永明体对偶词法 | 第63-67页 |
二 元嘉文人五言诗对偶与永明体对偶句式 | 第67-70页 |
第三节 元嘉五言八句诗对偶与永明体对偶篇体位置 | 第70-76页 |
结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