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沙漠铁路概况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1.2 铁路风沙害 | 第13-15页 |
1.2.1 铁路风沙害的成因 | 第13-14页 |
1.2.2 风沙害的方式 | 第14页 |
1.2.3 风沙害防治基本原则 | 第14-15页 |
1.3 铁路沙害防护类型 | 第15-18页 |
1.3.1 固沙工程 | 第15-16页 |
1.3.2 阻沙工程 | 第16-17页 |
1.3.3 输导沙工程 | 第17-18页 |
1.4 铁路风沙防护效果研究的进展 | 第18-21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38页 |
2.1 集二线概况 | 第24-26页 |
2.1.1 铁路工程简介 | 第24页 |
2.1.2 线路沿线自然环境简介 | 第24-26页 |
2.1.3 线路沿线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 第26页 |
2.2 集二线风力侵蚀及防治措施概况 | 第26-29页 |
2.2.1 集二线风力侵蚀特征 | 第26-27页 |
2.2.2 集二线风力侵蚀防治措施 | 第27-29页 |
2.3 研究点风蚀防治措施布设 | 第29-32页 |
2.3.1 研究点线路左侧防护措施布设 | 第29-31页 |
2.3.2 研究点线路右侧防护措施布设 | 第31-32页 |
2.4 试验研究方法 | 第32-38页 |
2.4.1 测点布设 | 第32-34页 |
2.4.2 速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2.4.3 输沙量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2.4.4 Fluent数值模拟方法 | 第36-38页 |
3 集二线风蚀因子的的特征及测量 | 第38-52页 |
3.1 铁路沿线风速风向特征 | 第38-47页 |
3.1.1 风速和风向特征 | 第38-39页 |
3.1.2 研究区风速廓线特征 | 第39-44页 |
3.1.3 地表粗糙度特征 | 第44-47页 |
3.2 土壤颗粒特征 | 第47-50页 |
3.2.1 颗粒粒径分布 | 第47-49页 |
3.2.2 颗粒含水量 | 第49-50页 |
3.3 试验区沙的起动风速观测 | 第50-51页 |
3.3.1 沙粒起动机理 | 第50页 |
3.3.2 起动风速观测 | 第50-51页 |
3.4 小结 | 第51-52页 |
4 DK253+700线路左侧防风固沙措施防护效果研究 | 第52-80页 |
4.1 防风效果研究 | 第52-60页 |
4.1.1 测点1尼龙网沙障防风效果研究 | 第52-54页 |
4.1.2 测点2尼龙网沙障防风效果研究 | 第54-55页 |
4.1.3 测点3柠条带防风效果研究 | 第55-56页 |
4.1.4 测点7榆树带防风效果研究 | 第56-58页 |
4.1.5 测点11尼龙网沙障区防风效果研究 | 第58-59页 |
4.1.6 其他测点防风效果研究 | 第59页 |
4.1.7 防护体系防风效果小结 | 第59-60页 |
4.2 输沙率特征的研究 | 第60-77页 |
4.2.1 测点1尼龙网沙障区集沙特征研究 | 第60-66页 |
4.2.2 测点3柠条带集沙特征研究 | 第66-69页 |
4.2.3 测点6尼龙网沙障区集沙特征研究 | 第69-73页 |
4.2.4 测点7榆树带集沙特征研究 | 第73-77页 |
4.3 集沙颗粒粒径分析 | 第77-78页 |
4.4 线路左侧防护效果小结 | 第78-80页 |
5 FLUENT软件模拟 | 第80-92页 |
5.1 欧拉模型理论 | 第80-82页 |
5.1.1 守恒方程 | 第81-82页 |
5.1.2 湍流方程 | 第82页 |
5.2 模拟目的 | 第82页 |
5.3 防风效果研究 | 第82-87页 |
5.3.1 模型建立 | 第82-83页 |
5.3.2 边界条件设定及参数设置 | 第83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83-87页 |
5.4 阻(固)沙效果研究 | 第87-91页 |
5.4.1 模型建立 | 第87-88页 |
5.4.2 边界条件设定及参数设置 | 第88页 |
5.4.3 结果分析 | 第88-91页 |
5.5 小结 | 第91-9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10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