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

协作通信中压缩感知与编译码方案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协作通信系统发展介绍第11-12页
        1.1.2 信源信道编译码发展介绍第12-13页
        1.1.3 量化转发技术发展介绍第13-14页
        1.1.4 压缩感知技术发展介绍第14页
    1.2 论文的章节结构第14-16页
第二章 协作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第16-28页
    2.1 协作通信系统基础第16-19页
        2.1.1 协作通信系统容量分析第16-18页
        2.1.2 协作转发协议基础第18-19页
    2.2 信源信道编码基础第19-23页
        2.2.1 信源编码基础第20-21页
        2.2.2 信道编码基础第21-22页
        2.2.3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基础第22-23页
    2.3 压缩感知基础第23-27页
        2.3.1 压缩感知理论基础第23-24页
        2.3.2 压缩感知重构算法第24-26页
        2.3.3 压缩感知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第26-27页
    2.4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量化转发多中继联合编码方案设计第28-40页
    3.1 多中继联合编码系统模型第28-30页
        3.1.1 系统模型第一阶段第29页
        3.1.2 系统模型第二阶段第29-30页
    3.2 量化转发多中继联合编码方案设计第30-35页
        3.2.1 多中继联合编译码方案设计第30-33页
        3.2.2 中继端的最优功率分配问题分析第33-35页
    3.3 量化转发多中继联合编码方案性能分析第35-39页
        3.3.1 仿真参数第35-36页
        3.3.2 多中继量化转发方案与传统方案性能对比分析第36-37页
        3.3.3 中继最优功率分配性能效果第37-38页
        3.3.4 实际系统中最优功率分配方案性能效果第38-39页
    3.4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多中继压缩协同方案设计第40-52页
    4.1 多中继压缩协同方案应用模型第40-43页
    4.2 无中继选择的多中继压缩协同模式第43-46页
        4.2.1 接收分集策略第43-44页
        4.2.2 编码分集策略第44-45页
        4.2.3 连续译码策略第45页
        4.2.4 组合译码策略第45-46页
    4.3 有中继选择的多中继压缩协同模式第46-48页
        4.3.1 接收分集策略第46-47页
        4.3.2 编码分集策略第47页
        4.3.3 连续译码策略第47页
        4.3.4 组合译码策略第47-48页
    4.4 多中继压缩协同系统性能分析第48-51页
        4.4.1 R(P)曲线的获得-BPDN重构算法第48-49页
        4.4.2 两种协同模式性能对比分析第49-50页
        4.4.3 四种译码转发策略性能对比分析第50-51页
    4.5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52-54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52-53页
    5.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部控制、EVA考核对非效率投资的协同治理研究
下一篇:管理者过度自信、内部控制与企业并购绩效--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