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数据传输技术论文

基于信道相关性的干扰对齐算法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本文内容结构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MIMO无线空时信道第17-31页
    2.1 MIMO无线信道概述第17-20页
        2.1.1 从SISO信道到MIMO信道第18-19页
        2.1.2 MIMO信道模型分类第19-20页
    2.2 物理性信道模型第20-23页
        2.2.1 射线追踪模型第20-21页
        2.2.2 单环模型第21-22页
        2.2.3 双环模型第22页
        2.2.4 其他模型第22-23页
    2.3 分析性信道模型第23-26页
        2.3.1 独立同分布的模型第24页
        2.3.2 Kronecker模型第24页
        2.3.3 Weichselberger模型第24-25页
        2.3.4 空时相关模型第25-26页
    2.4 标准化信道模型第26-29页
        2.4.1 SCM模型第26-28页
        2.4.2 SCME模型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空时MIMO干扰信道下的干扰对齐第31-49页
    3.1 MIMO干扰信道第31-32页
    3.2 经典干扰对齐算法第32-41页
        3.2.1 闭式干扰对齐第33-34页
        3.2.2 分布式干扰对齐第34-41页
            3.2.2.1 基于Min-WLI的算法第34-36页
            3.2.2.2 基于Max-SINR的算法第36-38页
            3.2.2.3 基于Max-SINR和Max-SLNR的混合算法第38-39页
            3.2.2.4 基于MMSE的算法第39-41页
    3.3 信道相关性及时延的影响第41-43页
    3.4 仿真与分析第43-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干扰对齐第49-57页
    4.1 系统模型第49-50页
    4.2 干扰对齐算法第50-54页
        4.2.1 基于信道全相关矩阵的算法第51-52页
        4.2.2 基于Kronecker模型的改进第52-53页
        4.2.3 基于Weichselber模型的改进第53-54页
    4.3 仿真与分析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绿色节能的分布式中继策略和动态频谱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考虑不可行路径的逆向物流回收路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