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LiH的水解产物组成和结构 | 第8-10页 |
·LiH水解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和“层扩散控制”模型 | 第10-13页 |
·LiH水解反应动力学特征 | 第10-11页 |
·LiH水解反应的“层扩散控制”动力学模型 | 第11-12页 |
·“层扩散控制”模型的基本观点 | 第12-13页 |
·LiH水解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H_2O浓度 | 第13-14页 |
·温度 | 第14页 |
·压力 | 第14页 |
·其他因素 | 第14页 |
·“层扩散控制”模型对LiH水解动力学影响因素的解释 | 第14-15页 |
·“层扩散控制”模型解释LiH水解动力学的局限性 | 第15-16页 |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18-24页 |
·实验设计 | 第18-19页 |
·原位重量测定与拉曼光谱取样分析 | 第18-19页 |
·原位拉曼光谱分析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LiH多晶样品的制备 | 第19-20页 |
·LiH在低湿环境下的放置和重量测定 | 第20-21页 |
·LiH水解产物的拉曼光谱取样分析 | 第21页 |
·LiH水解反应的原位拉曼光谱分析 | 第21-22页 |
·样品制备和分析技术简介 | 第22-24页 |
·冷等静压(CIP) | 第22页 |
·重量分析法(Gravimetric analysis) | 第22页 |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spectroscopic analysis) | 第22-2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多晶氢化锂在低湿氚气中的水解 | 第24-36页 |
·恒定湿度下LiH的水解动力学 | 第24-26页 |
·原位重量分析 | 第24-25页 |
·拉曼光谱分析 | 第25-26页 |
·LiH水解速率方程的推导 | 第26-28页 |
·第一阶段(抛物线阶段)速率方程的推导 | 第26-27页 |
·第二阶段(线性阶段)速率方程的推导 | 第27-28页 |
·速率方程的物理意义 | 第28页 |
·不同湿度条件下LiH的水解动力学 | 第28-31页 |
·不同环境湿度下的LiH增重曲线 | 第28-30页 |
·LiH水解速率方程对增重曲线的拟合 | 第30-31页 |
·LiH水解反应的原位拉曼光谱分析 | 第31-34页 |
·恒定湿度下LiH水解的原位拉曼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不同湿度下LiH水解的原位拉曼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与重量测定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LiH表面吸附水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第36-46页 |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 第36-37页 |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36页 |
·Kohn-Sham方程 | 第36-37页 |
·交换关联泛函的近似处理 | 第37页 |
·表面吸附理论 | 第37-39页 |
·表面吸附的基本概念 | 第37-38页 |
·吸附类型 | 第38页 |
·描述吸附的主要物理量 | 第38-39页 |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39-40页 |
·计算模型 | 第39-40页 |
·计算方法 | 第40页 |
·H_2O分子在LiH(001)面的吸附 | 第40-42页 |
·最稳定吸附构型和能量 | 第40-42页 |
·态密度分析 | 第42页 |
·OH在LiH(001)面的吸附 | 第42-44页 |
·O原子在LiH(001)面的吸附 | 第44页 |
·H_2O分子在LiH(001)面的解离机理探讨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6页 |
·工作展望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