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4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5 本文所做工作 | 第13-15页 |
| 2 中性点接线方式研究 | 第15-23页 |
| 2.1 影响接地方式的因素 | 第15-17页 |
| 2.1.1 系统绝缘水平和经济性 | 第15页 |
| 2.1.2 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 第15-16页 |
| 2.1.3 供电可靠性 | 第16页 |
| 2.1.4 系统运行环境 | 第16-17页 |
| 2.1.5 其他因素 | 第17页 |
| 2.2 中性点接地方式 | 第17-21页 |
| 2.2.1 中性点不接地 | 第17-18页 |
| 2.2.2 中性点直接接地 | 第18-19页 |
| 2.2.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 第19-20页 |
| 2.2.4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 第20-21页 |
| 2.3 不同接地方式比较 | 第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3 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接地方式实现 | 第23-29页 |
| 3.1 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接地方式的提出 | 第23页 |
| 3.2 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实现方案 | 第23-26页 |
| 3.3 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接地方式的优势 | 第26-28页 |
| 3.3.1 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和连续性 | 第26页 |
| 3.3.2 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水平 | 第26-27页 |
| 3.3.3 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和灵敏性 | 第27页 |
| 3.3.4 对通信系统的干扰 | 第27-2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4 某220kV变电站接地系统改造 | 第29-41页 |
| 4.1 某220kV变电站接地系统改造的必要性 | 第29页 |
| 4.2 该220kV变电站现状 | 第29-31页 |
| 4.2.1 电气主接线 | 第29页 |
| 4.2.2 电气设备 | 第29页 |
| 4.2.3 二次保护设备 | 第29-30页 |
| 4.2.4 现运行保护整定方案 | 第30-31页 |
| 4.3 该220kV变电站改造内容 | 第31-40页 |
| 4.3.1 中性点接地电阻的选择 | 第31-33页 |
| 4.3.2 断路器及架空线的选择 | 第33页 |
| 4.3.3 消弧线圈并小电阻运行方式下对保护动作的要求 | 第33页 |
| 4.3.4 消弧线圈并小电阻运行方式系统故障电流计算 | 第33-35页 |
| 4.3.5 消弧线圈并小电阻运行方式下对保护的影响分析及解决办法 | 第35-38页 |
| 4.3.6 消弧线圈并小电阻运行方式整定方案 | 第38-4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5 系统仿真 | 第41-50页 |
| 5.1 实验系统及参数 | 第41-43页 |
| 5.1.1 仿真系统接线图 | 第41-42页 |
| 5.1.2 仿真系统参数 | 第42-43页 |
| 5.2 RTDS实时数字仿真仪 | 第43-44页 |
| 5.3 仿真测试内容 | 第44页 |
| 5.4 仿真结果 | 第44-49页 |
| 5.4.1 主变中压侧故障 | 第45-47页 |
| 5.4.2 66kV母线故障 | 第47-48页 |
| 5.4.3 66kV线路故障 | 第48-4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