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非标金融产品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3-14页
2 相关理论概述第14-22页
    2.1 非标金融产品的定义第14-15页
    2.2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非标金融产品的方式第15-16页
        2.2.1 商业银行通过理财资金投资非标金融产品第15页
        2.2.2 通过自有资金投资非标金融产品第15-16页
        2.2.3 通过同业业务投资非标金融产品第16页
    2.3 商业银行风险的一般类型第16-22页
3 我国商业银行非标金融产品发展现状分析第22-27页
    3.1 我国商业银行非标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第22-23页
    3.2 我国商业银行非标金融产品的现实意义第23-24页
    3.3 我国商业银行非标金融产品的监管政策第24-27页
4 我国商业银行非标金融产品发展存在的风险分析第27-33页
    4.1 商业银行非标金融产品内部风险分析第27-29页
        4.1.1 不纳入存贷比考核,商业银行经营杠杆加大,经营风险剧增第27-28页
        4.1.2 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对企业监督和资金流向的监督缺失第28页
        4.1.3 期限错配,导致非标业务的同业业务存在违法的质疑第28-29页
    4.2 商业银行非标金融产品外部风险分析第29-33页
        4.2.1 非标金融产品投资产业过于集中,集中度风险较高第29-30页
        4.2.2 非标金融产品流动性管理要求较高,加剧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第30页
        4.2.3 可能存在刚性兑付预期,加大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第30-31页
        4.2.4 无风险收益水平较高,抑制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第31-33页
5 我国商业银行非标金融产品风险防范对策第33-39页
    5.1 内部对策:商业银行防范非标金融产品风险的对策第33-36页
        5.1.1 完善商业银行报表体系,建立信贷授权制度,以分级审批为核心第33-34页
        5.1.2 优化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搭建互相制约、互相独立的管理组织机制第34-35页
        5.1.3 明确信贷岗位的权责利,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升业务综合素质第35页
        5.1.4 优化非标金融产品的投资方向,加强对融资企业的监督第35-36页
    5.2 外部对策:外部监管部门防范非标金融产品风险的对策第36-39页
        5.2.1 搭建高效合理的银行监管体制,推动制度创新第36页
        5.2.2 建立与完善非标金融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与风险隔离制度第36-37页
        5.2.3 加强非标金融产品的法律监管,堵塞非标金融产品风险漏洞第37-39页
6 结论及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D公司薪酬管理改进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规范化研究--以基建行业TS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