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中继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1.2 中继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中继技术的发展 | 第15-17页 |
1.2.2 中继技术的分类 | 第17-19页 |
1.2.3 中继技术的挑战 | 第19-21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7页 |
第二章 三节点中继信道中的中继算法研究 | 第27-50页 |
2.1 系统模型 | 第28-30页 |
2.2 DF和DQF算法 | 第30-34页 |
2.2.1 DF算法 | 第30-32页 |
2.2.2 DQF算法 | 第32-34页 |
2.3 所提符号级BMDF协议 | 第34-39页 |
2.3.1 信道的等效模型 | 第34-35页 |
2.3.2 基于BER的修正方案 | 第35-38页 |
2.3.3 符号级BMDF算法的流程 | 第38-39页 |
2.4 所提码字级BMDF协议 | 第39-40页 |
2.5 LDPC码的在线BER计算 | 第40-43页 |
2.5.1 LDPC解码和仿真模型 | 第41页 |
2.5.2 传统BER测量方法(蒙特卡洛法) | 第41-42页 |
2.5.3 在线BER测量方法 | 第42-43页 |
2.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3-46页 |
2.6.1 符号级和码字级BMDF协议 | 第43-46页 |
2.6.2 LDPC码的在线BER性能 | 第4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第三章 线性多跳中继系统中的中继算法研究 | 第50-68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51-52页 |
3.2 多跳中的DF协议 | 第52-54页 |
3.3 所提的多跳中的BMDF协议 | 第54-58页 |
3.3.1 DF中差错传播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2 BMDF协议 | 第55-57页 |
3.3.3 BER边信息 | 第57-58页 |
3.4 多跳中带SP和PA的BMDF协议 | 第58-60页 |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0-64页 |
3.5.1 不带SP和PA的BMDF协议 | 第61-63页 |
3.5.2 带SP和PA的BMDF协议 | 第63-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第四章 双向中继系统的中继算法研究 | 第68-98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70-72页 |
4.2 DF、AF和DNF协议 | 第72-79页 |
4.2.1 三步传输中的DF协议 | 第72-73页 |
4.2.2 两步传输中的AF和DNF协议 | 第73-79页 |
4.3 双向DF的BER修正协议(BMDF) | 第79-84页 |
4.3.1 差错传播问题 | 第79-80页 |
4.3.2 LLR的修正方案 | 第80-82页 |
4.3.3 BER的估计 | 第82-83页 |
4.3.4 CSI边信息 | 第83-84页 |
4.4 双向DNF的BER修正协议(BMDNF) | 第84-88页 |
4.4.1 BER的估计 | 第84-88页 |
4.4.2 CSI边信息 | 第88页 |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88-9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8-100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98-99页 |
5.2 未来工作计划 | 第99-100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