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植物生态学论文

从种群遗传和群落组成的空间结构研究群落维持机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群落构建机制第14-33页
    1.1 环境过滤第15-21页
        1.1.1 环境过滤的基础:生态位差异第16页
        1.1.2 环境过滤的种群水平效应:生境关联第16-18页
        1.1.3 环境过滤的群落水平效应:特征趋同及谱系聚集第18-20页
        1.1.4 环境过滤与物种多样性:Hutchinson悖论第20-21页
    1.2 负密度制约第21-30页
        1.2.1 何为负密度制约?第21-23页
        1.2.2 负密度制约是否普遍存在?第23-26页
        1.2.3 负密度制约能否促进物种多样性?第26-30页
    1.3 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30-31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1-33页
第二章 种群水平:空间遗传结构揭示环境过滤在植物发育后期阶段的主导作用第33-84页
    2.1 前言第33-35页
    2.2 概念框架第35-38页
        2.2.1 基于有效种子扩散的概念框架第35-37页
        2.2.2 结合种群空间遗传结构改进后的概念框架第37-38页
    2.3 研究地点和材料第38-40页
    2.4 研究方法第40-54页
        2.4.1 微卫星引物开发及基因分型第40-41页
        2.4.2 亲本分析第41-43页
            2.4.2.1 检验并校正哑等位基因第41-42页
            2.4.2.2 双亲分析第42-43页
        2.4.3 空间遗传结构分析第43-47页
            2.4.3.1 空间自相关第44-46页
            2.4.3.2 基因扩散距离第46-47页
        2.4.4 基于个体的空间明晰模拟第47-54页
            2.4.4.1 成体→幼苗第47-50页
            2.4.4.2 幼苗→成体第50-54页
    2.5 研究结果第54-68页
        2.5.1 亲本分析第54-56页
        2.5.2 空间自相关第56-57页
        2.5.3 空间遗传结构模拟第57-68页
            2.5.3.1 成体→幼苗第57-61页
            2.5.3.2 幼苗→成体第61-68页
    2.6 讨论第68-83页
        2.6.1 基因流第69-77页
            2.6.1.1 亲本分析和当代基因流第69-72页
            2.6.1.2 空间自相关和历史基因流第72-75页
            2.6.1.3 当代和历史基因流的比较第75-77页
        2.6.2 幼苗至成体空间遗传结构转变的机制第77-81页
            2.6.2.1 历史因素第78-79页
            2.6.2.2 世代重叠第79页
            2.6.2.3 负密度制约和环境过滤第79-81页
        2.6.3 发育后期阶段的负密度制约和环境过滤第81-83页
    2.7 小结第83-84页
第三章 群落水平:最近邻体格局揭示负密度制约和环境过滤分别主导植物发育早期和后期阶段第84-103页
    3.1 前言第84-87页
    3.2 概念框架第87-91页
        3.2.1 最近邻体对第87-88页
        3.2.2 零模型与科学假说第88-91页
    3.3 数据集和研究方法第91-93页
    3.4 研究结果第93-96页
    3.5 讨论第96-102页
        3.5.1 研究方法的优点与不足第96-99页
        3.5.2 负密度制约是否形成群落代偿趋势?第99-101页
        3.5.3 负密度制约和环境过滤随植物发育的角色转换第101-102页
    3.6 小结第102-103页
第四章 负密度制约和环境过滤在谱系上的延伸第103-125页
    4.1 前言第103-105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105-110页
        4.2.1 研究地点和采样第105页
        4.2.2 DNA提取、扩增及测序第105-106页
        4.2.3 序列处理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第106-109页
        4.2.4 最近邻体对的谱系结构分析第109-110页
    4.3 研究结果第110-114页
        4.3.1 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树第110页
        4.3.2 最近邻体对的谱系结构第110-114页
    4.4 讨论第114-124页
        4.4.1 植物DNA条形码第115-117页
        4.4.2 两种零模型的比较第117-119页
        4.4.3 最近邻体对的谱系结构揭示谱系排斥和谱系吸引第119-123页
        4.4.4 生态位进化保守性第123-124页
    4.5 小结第124-12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69页
附录第169-183页
致谢第183-184页
作者简介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微纳米颗粒的修饰和表征在催化和电致化学发光中的应用
下一篇:学缘、血缘与地缘--以常州学派为中心的学术史、家族史与地域史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