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铁水预脱硫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14页 |
1.1.1 硫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 第11页 |
1.1.2 铁水预脱硫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1.1.3 铁水预处理脱硫的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1.2 铁水预脱硫方法 | 第14-16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6-17页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1 镁脱硫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2.2 铁水预处理脱硫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2.1 铁水预处理脱硫机理模型的研究 | 第18-19页 |
2.2.2 铁水脱硫回归数学模型研究 | 第19页 |
2.2.3 铁水喷粉脱硫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19-20页 |
2.3 数学模拟 | 第20-23页 |
2.3.1 CFD模拟的基本思想 | 第21-23页 |
第3章 铁水包喷镁脱硫包内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23-39页 |
3.1 ANSYS CFX软件介绍 | 第23-24页 |
3.2 铁水包喷镁脱硫包内流场模型的建立 | 第24-34页 |
3.2.1 数值模拟方案 | 第24-25页 |
3.2.2 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3.2.3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26-27页 |
3.2.4 铁水包喷镁脱硫流动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7-34页 |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4-39页 |
3.3.1 计算结果 | 第34-37页 |
3.3.2 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第4章 铁水包温降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9-63页 |
4.1 铁水包温降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案 | 第39页 |
4.2 铁水包内铁水静置过程温降模型的建立 | 第39-45页 |
4.2.1 模型的建立 | 第39页 |
4.2.2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39-40页 |
4.2.3 铁水包内铁水静置过程温降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45页 |
4.3 铁水包喷吹过程温降模型的建立 | 第45-55页 |
4.3.1 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4.3.2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46页 |
4.3.3 铁水包喷吹过程温降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6-55页 |
4.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5-63页 |
4.4.1 铁水包内铁水静置过程温降模型结果及分析 | 第55-59页 |
4.4.2 铁水包喷吹过程温降模型结果及分析 | 第59-60页 |
4.4.3 铁水静置过程与喷吹过程温降的对比 | 第60-63页 |
第5章 铁水包喷镁脱硫动力学模型 | 第63-85页 |
5.1 镁气泡脱硫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63-64页 |
5.2 溶解态镁脱硫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64-65页 |
5.3 顶渣脱硫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65-67页 |
5.3.1 渣铁间脱硫反应热力学 | 第65-66页 |
5.3.2 渣铁间脱硫反应动力学 | 第66-67页 |
5.4 铁水包喷镁脱硫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67-68页 |
5.5 参数的确定 | 第68-74页 |
5.5.1 镁气泡脱硫动力学方程中各参数的确定 | 第68-70页 |
5.5.2 溶解态镁脱硫动力学方程中各参数的确定 | 第70-71页 |
5.5.3 顶渣脱硫动力学方程中各参数的确定 | 第71-74页 |
5.6 铁水包喷镁脱硫模拟软件开发 | 第74-85页 |
5.6.1 模型计算方法 | 第74-75页 |
5.6.2 软件界面 | 第75-76页 |
5.6.3 软件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76-82页 |
5.6.4 预测结果与实际成产数据对比分析 | 第82-8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