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工业机器人论文

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分析及误差补偿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3 影响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第12-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1 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2 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定位误差补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基于MDH模型的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第18-36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新型混联码垛机器人结构简介第18-19页
    2.3 DH模型与MDH模型第19-24页
        2.3.1 DH模型第20-22页
        2.3.2 DH模型的缺陷第22页
        2.3.3 MDH模型第22-24页
    2.4 新型混联码垛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24-29页
        2.4.1 正运动学分析第24-28页
        2.4.2 逆运动学分析第28-29页
    2.5 "535"轨迹规划及MATLAB实现第29-33页
        2.5.1“535”轨迹规划法第29-30页
        2.5.2 轨迹规划的MATLAB实现第30-33页
    2.6 新型混联码垛机器人运动学仿真第33-35页
        2.6.1 运动学仿真模型建立第33-34页
        2.6.2 仿真结果对比第34-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基于概率精度法的机器人静态误差分析第36-50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新型混联码垛机器人静态误差模型的建立第36-38页
        3.2.1 蒙特·卡罗法的解题过程第37页
        3.2.2 新型混联码垛机器人概率误差模型第37-38页
    3.3 概率精度法第38-41页
        3.3.1 概率精度指标及定义第39页
        3.3.2 软件模拟实验方法第39-41页
    3.4 新型混联码垛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第41-43页
        3.4.1 工作空间分析方法介绍第41-42页
        3.4.2 机器人各关节变量取值分析第42-43页
        3.4.3 工作空间计算第43页
    3.5 新型混联码垛机器人静态误差分析第43-49页
        3.5.1 工作空间内的定位精度预估第44-46页
        3.5.2 连杆加工精度敏感度分析第46-48页
        3.5.3 电机误差敏感度分析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基于LMS Virtual.Lab Motion的机器人动态误差分析第50-62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LMS Virtual.Lab Motion软件简介第50-51页
    4.3 新型混联码垛机器人动态误差模型的建立第51-54页
        4.3.1 三维模型的创建第51-52页
        4.3.2 刚柔耦合动态误差模型的建立第52-54页
    4.4 载荷施加与动态静力学分析第54-57页
        4.4.1 模型载荷施加第54-55页
        4.4.2 动态静力学驱动设置第55-57页
    4.5 动态静力学求解与后处理第57-61页
        4.5.1 求解设置第57-58页
        4.5.2 结果与后处理第58-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多因素定位误差综合及误差补偿第62-78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定位误差综合第62-65页
        5.2.1 整个工作空间内的动态误差计算第62-64页
        5.2.2 误差综合与数据存储第64-65页
    5.3 机器人定位误差补偿法第65-68页
        5.3.1 硬件补偿法第65-66页
        5.3.2 软件补偿法第66-68页
    5.4 空间网格精度迭代补偿法第68-71页
        5.4.1 迭代补偿原理第68-69页
        5.4.2 空间网格插值计算第69-71页
    5.5 轨迹规划及定位误差补偿界面开发第71-76页
        5.5.1 界面对象及主要功能第71-72页
        5.5.2 GUI布局与回调函数编写第72-75页
        5.5.3 实例分析第75-76页
    5.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6.1 总结第78-79页
    6.2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致谢第86-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同关系研究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可变荷载的调查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