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途径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6-12页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概述第12-19页
    一、相关概念第12-15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第12-13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第13-15页
    二、理论依据第15-17页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15-16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6-17页
    三、现实依据第17-19页
        (一)社会政策发展的回应第17页
        (二)大学生成才规律的本质要求第17-18页
        (三)国际国内形势的严峻冲击第18-19页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途径的历史考察第19-24页
    一、不同历史阶段实现途径考察第19-22页
        (一)建国初期以政治运动为主的实现途径第19页
        (二)文革时期机械教条的实现途径第19-20页
        (三)改革开放后以课程设置为主的实现途径第20-21页
        (四)新时期个性化创新的实现途径第21-22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途径的基本经验第22-24页
        (一)坚持政治正确第22-23页
        (二)符合时代要求第23页
        (三)以学生为主导第23-24页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效实现面临的困难第24-29页
    一、大学生价值认同危机第24-25页
        (一)西方价值观渗透冲击第24页
        (二)社会复杂化引发困惑第24-25页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缺少人文关怀第25-27页
        (一)对功利主义消极影响认识不足第25页
        (二)对心理素质培养重视不够第25-26页
        (三)对个性化素质教育落实不力第26-27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不足第27-29页
        (一)教育内容更新滞后第27页
        (二)教育方法保守老旧第27-28页
        (三)配套机制亟待完善第28-29页
第四章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第29-34页
    一、优化大学生主流政治意识第29-30页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导功能第29页
        (二)开展多元文化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第29-30页
    二、提升思政教育体系的人文性第30-32页
        (一)构建立足生活的职业规划教育第30页
        (二)完善注重心理疏导的激励教育第30-31页
        (三)实施尊重个体差异的分层教育第31-32页
    三、增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创新第32-34页
        (一)探索隐性渗透的教育方式第32页
        (二)创设兼及网络的思政教育格局第32-33页
        (三)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配套机制第33-34页
结论第34-35页
致谢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研究
下一篇:小额信贷行业从业人员诚信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