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过量铁摄入对大鼠肠道黏膜的影响 | 第11-21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11-14页 |
1.1 材料 | 第11-12页 |
1.1.1 主要试剂 | 第11页 |
1.1.2 实验动物和饲料 | 第11-12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2-14页 |
1.2.1 动物分组及干预 | 第12页 |
1.2.2 样品采集 | 第12页 |
1.2.3 血清铁蛋白水平检测 | 第12页 |
1.2.4 氧化应激食品的检测 | 第12-13页 |
1.2.5 小肠组织IL-6、IL-10、s Ig A水平的检测 | 第13页 |
1.2.6 大鼠小肠组织石蜡切片及HE染色 | 第13-14页 |
1.3 统计学处理 | 第14页 |
2.结果 | 第14-19页 |
2.1 一般情况 | 第14页 |
2.2 大鼠体重增长情况 | 第14-15页 |
2.3 大鼠进食量变化 | 第15页 |
2.4 各组大鼠血清铁蛋白水平 | 第15页 |
2.5 肠组织氧化水平结果 | 第15-16页 |
2.5.1 各组大鼠肠组织SOD含量变化 | 第15-16页 |
2.5.2 各组大鼠肠组织MDA含量变化 | 第16页 |
2.5.3 各组大鼠肠组织T-AOC含量变化 | 第16页 |
2.6 各组大鼠小肠组织形态学比较 | 第16-17页 |
2.7 各组大鼠小肠组织IL-6 水平 | 第17页 |
2.8 各组大鼠小肠组织IL-10 水平 | 第17-18页 |
2.9 各组大鼠小肠组织s Ig A水平 | 第18-19页 |
3.讨论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过量铁摄入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21-35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21-26页 |
1.1 材料 | 第21页 |
1.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1页 |
1.1.2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 | 第21页 |
1.2.2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 第21-22页 |
1.2.3 血清内毒素的检测 | 第22页 |
1.2.4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 | 第22-23页 |
1.2.5 粪便肠道菌群 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 | 第23-24页 |
1.2.6 群落生态学中微生物多样性 | 第24-26页 |
1.3 统计学处理 | 第26页 |
2.结果 | 第26-32页 |
2.1 各组大鼠粪便一般情况 | 第26-27页 |
2.2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 第27页 |
2.3 各组大鼠血清内毒素的变化 | 第27-28页 |
2.4 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 第28页 |
2.5 各组大鼠粪便肠道菌群 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 | 第28-32页 |
2.5.1 测序情况 | 第28页 |
2.5.2 肠道菌群菌丰度评估和多样性分析 | 第28-29页 |
2.5.3 稀疏性曲线 | 第29页 |
2.5.4 样品文库覆盖率评估 | 第29-30页 |
2.5.5 肠道菌群菌门水平丰度分析 | 第30-32页 |
3.讨论 | 第32-34页 |
4.研究不足之处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综述 | 第39-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附录或缩略词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