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简要评价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3.3 创新之处第15-16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6-21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9页
        2.1.1 新生代农民工第16-17页
        2.1.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第17-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1页
        2.2.1 马克思主义农民非农化理论第19-20页
        2.2.2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第20页
        2.2.3 人力资本迁移理论第20-21页
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第21-29页
    3.1 身份市民化面临的困境第22-24页
        3.1.1 农村土地的权利受限第22页
        3.1.2 落户城市的机会有限第22-23页
        3.1.3 政治参与的权利受限第23页
        3.1.4 接受教育的权利受限第23-24页
        3.1.5 社会保障的权益不足第24页
    3.2 职业市民化面临的困境第24-26页
        3.2.1 就业压力大第24-25页
        3.2.2 就业层次较低第25页
        3.2.3 就业稳定性较差第25-26页
    3.3 生活方式市民化困境第26-28页
        3.3.1 居住条件差第26页
        3.3.2 消费水平较低第26-27页
        3.3.3 娱乐活动匮乏第27页
        3.3.4 社会关系狭隘第27-28页
    3.4 思想观念现代化面临的困境第28-29页
        3.4.1 小农意识浓厚第28页
        3.4.2 城市归属感不强第28-29页
        3.4.3 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第29页
        3.4.4 法律维权意识淡薄第29页
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产生的原因第29-36页
    4.1 制度原因第30-33页
        4.1.1 土地制度第30页
        4.1.2 户籍制度第30-31页
        4.1.3 就业制度第31-32页
        4.1.4 社会保障制度第32页
        4.1.5 教育制度第32-33页
    4.2 经济原因第33-34页
        4.2.1 城市布局不合理第33页
        4.2.2 城乡经济发展过分悬殊第33-34页
        4.2.3 城市提供的经济支撑有限第34页
    4.3 社会原因第34-35页
        4.3.1 城乡社会二元化分割的积弊较深第34-35页
        4.3.2 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偏见和排斥第35页
    4.4 自身原因第35-36页
        4.4.1 素质和观念较为落后第35-36页
        4.4.2 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第36页
5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对策第36-44页
    5.1 完善相关制度,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制度支撑第36-38页
        5.1.1 完善土地制度第36-37页
        5.1.2 完善户籍制度第37-38页
        5.1.3 完善就业制度第38页
        5.1.4 完善其它方面的制度第38页
    5.2 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奠定经济基础第38-40页
        5.2.1 调整大中小城市布局第38-39页
        5.2.2 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第39-40页
    5.3 加快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40-42页
        5.3.1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第40页
        5.3.2 加大财政支持第40页
        5.3.3 推进农业现代化第40-42页
    5.4 提升自身素质,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内在条件第42-44页
        5.4.1 树立现代化的思想观念第42页
        5.4.2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第42-43页
        5.4.3 广泛的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正视域下我国初中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对毛泽东人民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