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6-22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3 数据获取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辽河口湿地翅碱蓬群落分布特征 | 第22-30页 |
3.1 辽河口翅碱蓬湿地时空变化特征 | 第22-26页 |
3.2 自然因素对辽河口湿地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 人类活动因素对辽河口翅碱蓬湿地的影响 | 第27-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翅碱蓬湿地分布对盐度的响应特征 | 第30-37页 |
4.1 翅碱蓬群落及其交错区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和pH特征 | 第30-31页 |
4.2 翅碱蓬群落及其交错区土壤盐基离子及pH的相关性 | 第31-33页 |
4.3 翅碱蓬群落及其交错区土壤盐基离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33-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水分状况及盐度对翅碱蓬萌发的影响 | 第37-44页 |
5.1 盐度对翅碱蓬培养皿萌发的影响 | 第37-38页 |
5.2 水深、埋深和盐度对翅碱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8-4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六章 翅碱蓬湿地退化原因分析及恢复思路探讨 | 第44-48页 |
6.1 翅碱蓬群落退化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6.2 退化翅碱蓬湿地恢复思路探讨 | 第46-4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