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视频压缩技术 | 第11-12页 |
| 1.2.2 网络传输技术 | 第12-14页 |
| 1.3 课题主要工作 | 第14页 |
| 1.4 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 2 视频处理及网络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15-26页 |
| 2.1 视频处理及网络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 第15-16页 |
| 2.2 视频处理及网络传输系统的硬件基础 | 第16-17页 |
| 2.3 视频处理及网络传输系统的核心平台 | 第17-23页 |
| 2.3.1 TMS320DM6467T的简介 | 第17-20页 |
| 2.3.2 TMS320DM6467T的主要片内外设 | 第20-23页 |
| 2.4 视频处理及网络传输系统的各功能模块 | 第23-25页 |
| 2.4.1 视频采集模块 | 第23页 |
| 2.4.2 视频处理模块 | 第23-24页 |
| 2.4.3 网络传输模块 | 第24页 |
| 2.4.4 上位机模块 | 第24-25页 |
| 2.5 视频处理及网络传输系统采集的视频格式 | 第2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视频处理及网络传输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6-40页 |
| 3.1 视频采集模块的硬件设计 | 第26-27页 |
| 3.1.1 摄像头的选型 | 第26页 |
| 3.1.2 视频解码器接口设计 | 第26-27页 |
| 3.2 外部存储器的硬件设计 | 第27-32页 |
| 3.2.1 DDR2的接口设计 | 第27-31页 |
| 3.2.2 NAND存储器接口设计 | 第31-32页 |
| 3.3 外围接口的硬件设计 | 第32-38页 |
| 3.3.1 以太网模块的接口设计 | 第32-35页 |
| 3.3.2 下载调试接口设计 | 第35-36页 |
| 3.3.3 复位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 3.3.4 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接口设计 | 第37-38页 |
| 3.4 电源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视频处理及网络传输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0-60页 |
| 4.1 开发环境搭建 | 第40页 |
| 4.2 编程软件平台搭建 | 第40-41页 |
| 4.3 硬件模块的驱动设计 | 第41-47页 |
| 4.3.1 存储模块驱动设计 | 第42-43页 |
| 4.3.2 视频接口驱动设计 | 第43-47页 |
| 4.4 视频采集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 4.5 视频压缩编码程序设计 | 第48-54页 |
| 4.5.1 视频压缩编码的依据 | 第48页 |
| 4.5.2 H.264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 第48-49页 |
| 4.5.3 视频压缩编码方法 | 第49-52页 |
| 4.5.4 H.264 视频压缩编码的实现 | 第52-54页 |
| 4.6 网络传输程序设计 | 第54-58页 |
| 4.6.1 网络传输驱动设计 | 第54-56页 |
| 4.6.2 网络协议 | 第56-57页 |
| 4.6.3 网络传输的实现 | 第57-58页 |
| 4.7 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58-59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5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60-66页 |
| 5.1 系统测试 | 第60-65页 |
| 5.1.1 系统延时测试 | 第61-62页 |
| 5.1.2 不同码率下图像质量测试 | 第62-64页 |
| 5.1.3 DSP负荷情况测试 | 第64-65页 |
| 5.2 压缩比计算 | 第65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66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