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论文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2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1页
    1.3 论文的结构与创新第11-12页
第2章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相关法律规定第12-16页
    2.1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第12-13页
    2.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第13-14页
        2.2.1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特征第13页
        2.2.2 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特征第13-14页
        2.2.3 未成年人犯罪的形态特征第14页
        2.2.4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特征第14页
        2.2.5 未成年人犯罪的再犯率第14页
    2.3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第14-16页
第3章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历史回顾第16-21页
    3.1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3.1.1 马克思主义唯物决定论第16-17页
        3.1.2 国家亲权理念第17页
        3.1.3 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方针第17页
        3.1.4 刑法的谦抑性思想第17-18页
    3.2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历史回顾第18-21页
第4章 我国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第21-25页
    4.1 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普遍早熟第21-22页
    4.2 法律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第22-23页
    4.3 刑罚目的的实现第23-25页
第5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第25-29页
    5.1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第25-27页
        5.1.1 英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第25-26页
        5.1.2 美国未成年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第26-27页
        5.1.3 香港地区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第27页
    5.2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27-29页
第6章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建议和配套举措第29-33页
    6.1 立法建议第29-30页
        6.1.1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第29页
        6.1.2 增加恶意补足年龄规定第29-30页
    6.2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配套举措第30-33页
        6.2.1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管制度第30页
        6.2.2 增加司法机关职能延伸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第30-31页
        6.2.3 建立少年法庭第31页
        6.2.4 建立前科消灭制度第31-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致谢第36-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立法规制--兼议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下一篇:中国电网智能化发展的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