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文献综述分析 | 第16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1.3.2 调查研究法 | 第16-17页 |
1.3.3 跨学科交叉研究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8-22页 |
2.1.1 文化 | 第18-20页 |
2.1.2 高校校园文化 | 第20-21页 |
2.1.3 地域文化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文化生态理论 | 第22-23页 |
2.2.2 文化整合理论 | 第23页 |
2.2.3 高校组织文化理论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意义与关系 | 第25-32页 |
3.1 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意义 | 第25-28页 |
3.1.1 有利于优良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 第25-26页 |
3.1.2 有利于高校优秀人才的培养 | 第26页 |
3.1.3 有利于先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 第26-27页 |
3.1.4 有利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 | 第27页 |
3.1.5 有利于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 | 第27-28页 |
3.2 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异同 | 第28-29页 |
3.2.1 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共同性 | 第28-29页 |
3.2.2 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 第29页 |
3.3 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 第29-31页 |
3.3.1 高校校园文化为地域文化指引方向 | 第30页 |
3.3.2 地域文化为高校校园文化提供背景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现状 | 第32-46页 |
4.1 高校校园文化现状 | 第32-35页 |
4.1.1 精神文化建设 | 第32-33页 |
4.1.2 物质文化建设 | 第33-34页 |
4.1.3 制度文化建设 | 第34页 |
4.1.4 行为文化建设 | 第34-35页 |
4.2 黑龙江地域文化现状 | 第35-39页 |
4.2.1 黑龙江地域文化构成 | 第35-38页 |
4.2.2 黑龙江地域文化特点 | 第38-39页 |
4.3 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9-45页 |
4.3.1 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现状 | 第39-42页 |
4.3.2 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存在问题与成因 | 第42-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原则及路径 | 第46-55页 |
5.1 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原则 | 第46-48页 |
5.1.1 开放与包容相统一 | 第46页 |
5.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46-47页 |
5.1.3 传承与创新相一致 | 第47页 |
5.1.4 科学与人文相交叉 | 第47-48页 |
5.2 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路径 | 第48-54页 |
5.2.1 共同树立大文化观 加强自主融合意识 | 第48-49页 |
5.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文化融合水平 | 第49-50页 |
5.2.3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 第50-51页 |
5.2.4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增加文化融合密度 | 第51-52页 |
5.2.5 调整文化发展战略 扩大文化融合平台 | 第52-53页 |
5.2.6 丰富文化传播媒介 增进文化融合深度 | 第53-54页 |
5.2.7 关注多种文化要素 拓宽文化融合视野 | 第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调查问卷及问卷结果的收集与分析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