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9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1.2 转子系统力学建模的研究 | 第18-20页 |
1.3 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研究 | 第20-33页 |
1.3.1 转子系统的分叉与混沌 | 第21-25页 |
1.3.1.1 转子系统的分叉 | 第22-24页 |
1.3.1.2 转子系统的混沌 | 第24-25页 |
1.3.2 转子系统非线性碰摩 | 第25-28页 |
1.3.3 转子系统的稳定性 | 第28-32页 |
1.3.4 转子系统的瞬态响应 | 第32-33页 |
1.4 转子系统地震响应的研究 | 第33-38页 |
1.5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第2章 非对称转子实验台系统的动力响应与实验分析 | 第39-52页 |
2.1 研究意义 | 第39页 |
2.2 系统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微分方程 | 第39-42页 |
2.3 隔振垫刚度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42-46页 |
2.3.1 分叉与动力学行为分析 | 第42-44页 |
2.3.2 碰摩实验 | 第44-45页 |
2.3.3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2.4 质量比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46-51页 |
2.4.1 分叉与动力学行为分析 | 第46-50页 |
2.4.2 碰摩实验 | 第50-51页 |
2.4.3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弹性转子系统的分叉与混沌 | 第52-101页 |
3.1 研究意义 | 第52-53页 |
3.2 系统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微分方程 | 第53-59页 |
3.2.1 轴承回转动力激励 | 第53-54页 |
3.2.2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 第54-59页 |
3.3 刚性转子系统 | 第59-72页 |
3.3.1 刚性转子系统的幅频特性 | 第59-62页 |
3.3.1.1 非碰摩无阻尼幅频特性曲线 | 第59-60页 |
3.3.1.2 非碰摩有阻尼幅频特性曲线 | 第60-61页 |
3.3.1.3 有阻尼碰摩幅频特性曲线 | 第61-62页 |
3.3.1.4 结论 | 第62页 |
3.3.2 刚性转子系统局部碰摩的分叉与混沌行为 | 第62-72页 |
3.3.2.1 以转速n为分叉参数 | 第63-69页 |
3.3.2.2 以阻尼c为分叉参数 | 第69-71页 |
3.3.2.3 结论 | 第71-72页 |
3.4 弹性转子系统 | 第72-80页 |
3.4.1 弹性转子系统的幅频特性 | 第72-75页 |
3.4.1.1 机匣弹性对振动的影响 | 第72-73页 |
3.4.1.2 轴承回转动力激励对振动的影响 | 第73-74页 |
3.4.1.3 碰摩对振动的影响 | 第74页 |
3.4.1.4 结论 | 第74-75页 |
3.4.2 弹性转子系统局部碰摩的分叉与混沌行为 | 第75-80页 |
3.4.2.1 以阻尼为分叉参数 | 第75-77页 |
3.4.2.2 以偏心距为分叉参数 | 第77-78页 |
3.4.2.3 以转子中心与机匣中心之间隙为分叉参数 | 第78-79页 |
3.4.2.4 机匣之间的弹性联接刚度对分叉响应的影响 | 第79页 |
3.4.2.5 结论 | 第79-80页 |
3.5 物理参数比值对弹性转子系统响应的影响 | 第80-92页 |
3.5.1 质量比对分叉响应的影响 | 第80-84页 |
3.5.2 偏心距比对分叉响应的影响 | 第84-89页 |
3.5.3 机匣弹性对分叉响应的影响 | 第89-90页 |
3.5.4 摩擦因数对分叉响应的影响 | 第90-92页 |
3.5.5 结论 | 第92页 |
3.6 弹性转子系统拟周期演变为混沌运动过程分析 | 第92-98页 |
3.6.1 转子阻尼为200 Ns/m时系统响应 | 第93-96页 |
3.6.2 转子阻尼为376 Ns/m时系统响应 | 第96-98页 |
3.6.3 结论 | 第98页 |
3.7 本章总结 | 第98-101页 |
第4章 弹性转子系统的非Coulomb摩擦研究 | 第101-118页 |
4.1 研究意义 | 第101页 |
4.2 碰摩力模型 | 第101-103页 |
4.3 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微分方程 | 第103页 |
4.4 转子系统局部碰摩的分叉与混沌行为 | 第103-117页 |
4.4.1 外阻尼为C_e=0.376 Ns/m情形 | 第104-111页 |
4.4.1.1 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104-109页 |
4.4.1.2 局部碰摩实验 | 第109-111页 |
4.4.1.3 主要结论 | 第111页 |
4.4.2 外阻尼为C_e=0.2 Ns/m情形 | 第111-117页 |
4.4.2.1 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112-115页 |
4.4.2.2 局部碰摩实验 | 第115-116页 |
4.4.2.3 主要结论 | 第116-117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117-118页 |
第5章 弹性转子系统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118-168页 |
5.1 研究意义 | 第118-119页 |
5.2 轴承回转随机动力激励 | 第119-120页 |
5.3 系统力学模型与随机运动微分方程 | 第120-122页 |
5.4 系统随机响应的虚拟激励分析 | 第122-123页 |
5.5 地震为白噪声时系统随机响应分析 | 第123-133页 |
5.5.1 激励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24-132页 |
5.5.1.1 地震方向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5.5.1.2 转子不平衡与水平地震随机激励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5.5.1.3 轴承回转随机动力激励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5.5.1.4 转速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5.5.1.5 机匣刚度k_(jx)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5.5.1.6 机匣联接刚度k_j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5.5.1.7 轴承刚度k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31页 |
5.5.1.8 不同偏心距情况下位移的随机响应 | 第131-132页 |
5.5.2 结论 | 第132-133页 |
5.6 地震为高斯过滤白噪声时系统随机响应分析 | 第133-144页 |
5.6.1 地震激励下系统的随机响应 | 第133-135页 |
5.6.2 激励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35-143页 |
5.6.2.1 转子不平衡随机激励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35-137页 |
5.6.2.2 轴承回转随机动力激励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37-139页 |
5.6.2.3 转速对随机响应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5.6.2.4 不同地震谱下的随机响应 | 第140-143页 |
5.6.3 结论 | 第143-144页 |
5.7 地震为非平稳激励时系统随机响应数值计算 | 第144-165页 |
5.7.1 系统在非平稳随机地震下的频域响应 | 第144-147页 |
5.7.2 系统在非平稳随机地震下的时域响应 | 第147-164页 |
5.7.2.1 只存在随机地震激励情况 | 第147-151页 |
5.7.2.2 同时存在地震、不平衡和轴承回转动力随机激励情况 | 第151-164页 |
5.7.3 结论 | 第164-165页 |
5.8 本章总结 | 第165-168页 |
第6章 弹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 | 第168-182页 |
6.1 研究意义 | 第168-169页 |
6.2 非碰摩转子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169-173页 |
6.2.1 转子系统力学模型与运动微分方程 | 第169-170页 |
6.2.2 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 | 第170-173页 |
6.2.2.1 转速-外阻尼-滚动轴承刚度三维稳定区域图 | 第171-172页 |
6.2.2.2 转速-外阻尼-机匣刚度三维稳定区域图 | 第172-173页 |
6.2.3 主要结论 | 第173页 |
6.3 碰摩转子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173-181页 |
6.3.1 转子系统力学模型与运动微分方程 | 第173-174页 |
6.3.2 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 | 第174-180页 |
6.3.2.1 轴承回转动力激励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176-177页 |
6.3.2.2 碰摩摩擦因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177页 |
6.3.2.3 碰摩径向刚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177-179页 |
6.3.2.4 轴承刚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179-180页 |
6.3.2.5 机匣连接刚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180页 |
6.3.2.6 机匣刚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180页 |
6.3.3 主要结论 | 第180-181页 |
6.4 本章总结 | 第181-182页 |
第7章 弹性转子系统瞬态响应分析的精细积分法 | 第182-191页 |
7.1 研究意义 | 第182-183页 |
7.2 转子系统状态方程 | 第183页 |
7.3 精细时程积分法 | 第183-186页 |
7.3.1 一阶方程的精细积分 | 第183-185页 |
7.3.1.1 关于转化重力非奇次列阵的逐步积分 | 第184页 |
7.3.1.2 关于转化简谐非奇次列阵的逐步积分 | 第184-185页 |
7.3.1.3 关于转化转子系统一阶状态方程的逐步积分 | 第185页 |
7.3.2 指数矩阵的精细计算 | 第185-186页 |
7.4 转子系统的瞬态响应 | 第186-190页 |
7.4.1 碰摩径向刚度k_r对瞬态响应的影响 | 第186-187页 |
7.4.2 碰摩摩擦因数f对瞬态响应的影响 | 第187-188页 |
7.4.3 轴承刚度k对瞬态响应的影响 | 第188-189页 |
7.4.4 机匣联接刚度k_j对瞬态响应的影响 | 第189页 |
7.4.5 机匣刚度k_(jx)对瞬态响应的影响 | 第189-190页 |
7.5 本章总结 | 第190-191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1-198页 |
8.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91-196页 |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96页 |
8.3 课题展望 | 第196-198页 |
参考文献 | 第198-211页 |
致谢 | 第211-212页 |
作者简介 | 第212-21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213-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