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干部工作论文

鞍山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调查研究法第13页
        1.3.2 实证分析法第13页
        1.3.3 实地咨询法第13-14页
    1.4 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发展历程及具体流程第15-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5-16页
        2.1.1 领导干部的相关概念第15页
        2.1.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相关概念第15-16页
    2.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具体流程第16-17页
        2.2.1 职位分类与资格条件确定第16页
        2.2.2 公开报名与资格审查第16-17页
        2.2.3 统一考试第17页
        2.2.4 考核考察第17页
        2.2.5 任用第17页
    2.3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发展历程第17-18页
        2.3.1 初步探索阶段(1984—1992年)第17-18页
        2.3.2 经验推广阶段(1992年—1998年)第18页
        2.3.3 制度推行阶段(1999年至今)第18页
    2.4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历史必然性第18-21页
        2.4.1 古今中外文化影响的结果第18-19页
        2.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第19页
        2.4.3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第19-21页
第3章 鞍山市2007年公开选拔副局级后备干部实证分析第21-30页
    3.1 鞍山市2007年公开选拔副局级后备干部主要做法第21-22页
        3.1.1 前期准备第22页
        3.1.2 考试第22页
        3.1.3 集中培训第22页
        3.1.4 定向考核第22页
    3.2 鞍山市2007年公开选拔副局级后备干部主要特点第22-25页
        3.2.1 扩大选人视野,注重优中选优第23页
        3.2.2 注重能力考察,创新方式方法第23-24页
        3.2.3 严格制度规范,体现公平公正第24-25页
    3.3 鞍山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3.3.1 职位职数的确定存在随意性第25页
        3.3.2 报考条件设置比较死板第25-26页
        3.3.3 笔试考试内容不够科学第26页
        3.3.4 面试评分存在误差第26页
        3.3.5 干部使用中存在实际困难第26页
        3.3.6 考察环节偏重形式第26-27页
    3.4 鞍山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7-30页
        3.4.1 思想认识不够端正,阻碍公选有效实施和规范操作第27-28页
        3.4.2 岗位分析不深入第28页
        3.4.3 考试科学化程度不到位第28-29页
        3.4.4 相关配套制度保障不够健全第29-30页
第4章 完善鞍山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对策第30-37页
    4.1 增强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辩证认识第30-31页
        4.1.1 弘扬“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公选精神第30页
        4.1.2 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公选方法第30页
        4.1.3 正确认识公选方法第30-31页
    4.2 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规范化第31-32页
        4.2.1 合理界定公开选拔的应用范围及比例第31页
        4.2.2 合理确定公开选拔资格与资历条件第31-32页
    4.3 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科学化第32-34页
        4.3.1 采取科学的面试技术第32-33页
        4.3.2 采取科学的心理测验技术第33页
        4.3.3 采用科学的情景模拟技术第33-34页
    4.4 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机制化第34-37页
        4.4.1 建立常态化岗位分析机制第34-35页
        4.4.2 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第35页
        4.4.3 建立综合性公选模式选择机制第35-36页
        4.4.4 建立权威公正的考选分离机制第36-37页
第5章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作者简介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对策探析
下一篇:原产地证明在我国应用情况及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