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数级高性能环形压控振荡器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技术及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压控振荡器的基本原理与相位噪声理论 | 第12-31页 |
2.1 振荡器基本原理分析 | 第12-16页 |
2.1.1 能量补偿系统分析 | 第12-15页 |
2.1.2 两端负反馈系统分析 | 第15-16页 |
2.2 压控振荡器典型电路 | 第16-21页 |
2.2.1 压控振荡器的数学模型及参数 | 第17-18页 |
2.2.2 LC 压控振荡器 | 第18-19页 |
2.2.3 环形压控振荡器 | 第19-21页 |
2.3 相位噪声理论 | 第21-30页 |
2.3.1 相位噪声的概念 | 第21-22页 |
2.3.2 噪声源分析 | 第22-24页 |
2.3.3 相位噪声模型 | 第24-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高调谐线性度环形 VCO 设计与仿真 | 第31-44页 |
3.1 常见的延迟单元结构与分析 | 第31-35页 |
3.1.1 全差分结构 | 第31-34页 |
3.1.2 伪差分结构 | 第34-35页 |
3.2 高调谐线性度环形 VCO 电路设计 | 第35-41页 |
3.2.1 系统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3.2.2 延迟单元分析与设计 | 第37-39页 |
3.2.3 输出缓冲设计 | 第39-40页 |
3.2.4 电路参数确定 | 第40-41页 |
3.3 电路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3.3.1 瞬态分析 | 第41-42页 |
3.3.2 频率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3.3.3 相位噪声分析 | 第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高速环形 VCO 设计与仿真 | 第44-53页 |
4.1 环形 VCO 频率提高技术 | 第44-46页 |
4.1.1 多延时路径技术 | 第44-45页 |
4.1.2 矢量叠加技术 | 第45-46页 |
4.1.3 减少延迟单元时间常数技术 | 第46页 |
4.2 高速环形 VCO 电路设计 | 第46-50页 |
4.2.1 有源电感峰化技术 | 第47页 |
4.2.2 电路结构分析与设计 | 第47-49页 |
4.2.3 电路参数确定 | 第49-50页 |
4.3 电路仿真与分析 | 第50-52页 |
4.3.1 瞬态分析 | 第50-51页 |
4.3.2 频率特性分析 | 第51页 |
4.3.3 相位噪声分析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电路版图设计与测试 | 第53-67页 |
5.1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 | 第53-56页 |
5.1.1 集成电路版图的布局布线 | 第53-55页 |
5.1.2 集成电路版图中的寄生效应 | 第55-56页 |
5.2 高线性度 VCO 电路的版图设计与仿真 | 第56-59页 |
5.2.1 版图设计 | 第56-57页 |
5.2.2 后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5.3 高速 VCO 电路的版图设计与仿真 | 第59-61页 |
5.3.1 版图设计 | 第59-60页 |
5.3.2 后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0-61页 |
5.4 芯片测试方案与结果 | 第61-65页 |
5.4.1 高线性度环形 VCO 芯片 | 第62-64页 |
5.4.2 高速环形 VCO 芯片 | 第64-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0-71页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