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 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特征 | 第11-17页 |
| (一) 对犯罪的防范能力较弱 | 第11-13页 |
| (二) 部分被害人存在过错 | 第13-15页 |
| (三) 与公安司法机关之间利益冲突明显 | 第15-16页 |
| (四) 普遍倾向于诉讼外手段维权 | 第16-17页 |
| 二、 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权益保障的困境分析 | 第17-29页 |
| (一) 认定被害人身份存在分歧 | 第18-21页 |
| (二) 被害人诉讼权利难以实现 | 第21-23页 |
| (三) 对被害人财产权利的救济途径有限 | 第23-27页 |
| (四) 对经济困难被害人缺乏统一救助制度 | 第27-29页 |
| 三、 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权益保障出路 | 第29-40页 |
| (一) 从立法上明确被害人身份 | 第29-31页 |
| (二) 引入民事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 第31-33页 |
| (三) 拓宽被害人财产权救济途径 | 第33-37页 |
| (四) 建立统一的被害人救助制度 | 第37-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