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 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1-15页 |
| (一) 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产生及发展 | 第11-12页 |
| (二) 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引发的争议 | 第12-15页 |
| 1. 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可行性 | 第12-13页 |
| 2. 讯问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证据能力 | 第13-14页 |
| 3. 讯问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证明能力 | 第14-15页 |
| 二、 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证据能力 | 第15-25页 |
| (一) 域外关于同步录音录像资料证据能力的观点及规定 | 第15-16页 |
| (二) 我国理论界关于同步录音录像资料证据能力之争 | 第16-17页 |
| (三)本文关于同步录音录像资料证据能力之分析 | 第17-21页 |
| 1. 我国讯问录音录像资料在证据属性上的分析 | 第17-19页 |
| 2. 同步录音录像资料证据种类的界定 | 第19-21页 |
| (四)同步录音录像资料证据能力之排除规则 | 第21-25页 |
| 1. 无例外情况下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绝对排除原则 | 第21-22页 |
| 2. 符合特定条件下的证据可采原则 | 第22-24页 |
| 3. 存有异议时,讯问录音录像有限可采原则 | 第24-25页 |
| 三、 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证明能力 | 第25-33页 |
| (一) 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与笔录一致时证明力的判断 | 第26-27页 |
| (二) 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与笔录不一致时证明力的判断 | 第27-29页 |
| (三) 被告人翻供时同步录音录像资料证明力的判断 | 第29-33页 |
| 结语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